日本私营月球探测任务再次失败,月球地形遭遇撞击

2025年1月15日发射的SMBC x Hakuto-R月球探测器RESILIENCE,计划在月球表面安全着陆。尽管这一任务理想的目标远大,然而它于2023年6月5日的尝试却以失败告终,导致探测器在冰冷的月球表面发生“硬着陆”。

美国宇航局的月球勘测轨道器(LRO)于6月11日捕捉到了此次撞击的显著影像,显示月球地表出现了新鲜的痕迹。根据NASA发布的照片,可以确认ispace的RESILIENCE探测器于Mare Frigoris(冰冷海)区域结束了其航天使命。

LRO从50英里高空使用窄角相机拍摄到对撞击后果的追踪,揭示出一片较暗的地面污迹,成为近期冲击的标志。这些照片展示了一块明显的黑暗区域,周围被一圈较亮的光环包围。

这种对比是由于月球表面细小的尘埃和岩石碎片被撞击抛掷到空中,并且清理了周围的土地。

撞击产生的物质和形状显示这是一场高速撞击。这些影像证实了探测器的命运,同时也为无大气星体上的冲击机制提供了洞察。

月球勘测轨道器自2009年发射以来,已成为NASA在月球科学领域的重要资产。

由NASA戈达德太空飞行中心管理的LRO携带包括LROC(月球勘测轨道器相机)在内的七种仪器,彻底改变了我们观察月球的方式。它所拍摄的高分辨率影像记录了从阿波罗登月点到地质构造及失败的着陆器撞击等各种事件,因而对月球任务规划至关重要。

通过记录RESILIENCE的撞击现场,LRO不仅支持科学分析,还提供了对商业责任的监督,为公众和私人合作伙伴提供了月球表面事件的客观记录。

每一个新发现的撞击现场都像是一段故事,讲述了雄心、风险与技术的限制,这些都为未来的探测指明了方向。

此次撞击发生在Mare Frigoris,一个相对平坦而地质活跃的区域,对行星地质学家而言具有重要意义。

这一地区交错着皱褶岭,即由于月球的缓慢冷却和收缩而形成的类似断层的自然特征。

在这样一个地形中产生的新鲜撞击为科学建模提供了新的变量。

撞击的发生地点为地质特征带来了新的研究机会,而周围黑暗区域及抛射物料预计将持续可见数十年,成为一个宜人的研究目标。

对于ispace而言,这一撞击不仅是其第二次尝试失败的标志,同时也强调了登月任务的难度。

在一系列的挑战面前,ispace仍在努力推动自身的长期目标,包括空间物流和月球资源开发,尽管仅有少数国家资助的项目才能成功实现登月。

图片源于:dailygalax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