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水通过成功举办中国-东盟文化遗产对话,推动了区域团结,促进了相互理解,强调了共同文化价值,庆祝了连接参与国家的多元传统。
这一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活动为开放对话、共同行动计划和更深入合作提供了平台,巩固了文化纽带作为实现长期区域和谐与合作的基础。
中国与东盟国家在2023年6月20日在甘肃省天水市成功举办的中国-东盟文化遗产对话中,迈出了加深文化合作的重要一步。
此次活动旨在促进文化遗产的保护,鼓励相互学习,构建共享未来的更强区域共同体。该对话由甘肃省人民政府信息办公室与中国国际传播促进中心共同组织,汇聚了来自中国和东盟国家的文化专家、研究人员和官员。
甘肃省位于古丝绸之路的历史交汇点,几百年来一直充当东西方文明的重要桥梁。
这片富饶的土地吸引了黄河的生命之水,经过几千年的文化发展,为这一以文化遗产保护为主题的国际对话提供了深刻且富有象征意义的背景。天水是甘肃省历史悠久的城市之一,自豪地承办了此次活动,反映出该地区在通过文化交流促进全球合作方面的持久承诺。
本次对话聚焦于“通过遗产保护解锁发展智慧”的主题。组织者强调,文化遗产不仅具有艺术和历史价值,还能够为现代发展提供指导。
他们指出,保护文化遗产不仅仅是修复古遗址,更需要共同努力保护塑造国家身份的传统、工艺、语言和故事。
与会者讨论了文化保护如何促进跨国理解,作为和平合作的工具,并强调了中国和东盟国家在修复纪念碑、数字化档案和培训年轻人从事遗产管理等方面的成功合作。
这些努力展示了文化如何在建立长期区域关系中发挥核心作用。
演讲者强调,发展不应以文化损失为代价。对遗产的保护必须成为国家规划的战略优先事项。通过将创新与传统相结合,各国可以确保其丰富的文化根基在迅速现代化的过程中得以保持。
在活动期间,中国与东盟国家展示了一系列旨在保全区域文化遗产的联合倡议。代表们介绍了他们在修复历史寺庙、保护几百年历史的城镇及保护传统音乐、舞蹈、地方节日和口头故事等无形文化资产方面的实际工作案例。
此外,该对话还为交换实用策略提供了平台,以应对对遗产地日益增长的威胁,包括气候变化、城市快速发展和旅游相关压力等因素。
活动还强调了中国与东盟地区的多样性。尽管每个国家都有自己独特的文化身份,但他们都对历史和遗产表现出深切的尊重。
这一共同价值已成为各国在保护、研究和教育等方面共同努力的基础。
与会者探讨了未来的倡议潜力,包括跨国展览、学生交流以及数字化合作以编纂遗产。
通过分享专业知识和整合资源,中国与东盟可以增强保护文化地标的能力,同时促进可持续旅游的发展。
甘肃作为文化桥梁的角色在此次活动中受到特别关注。作为丝绸之路上的历史门户,甘肃省长期以来一直是思想、宗教和艺术传统的重要通道。
其古代石窟、佛教壁画和保存的文物见证了几个世纪以来的文化交流。
省内官员展示了通过现代保护技术和公共教育来保护这些文化瑰宝的持续努力。
甘肃的博物馆、文化机构和学术中心积极参与外展项目,以提高年轻一代对文化遗产重要性的认识。
通过举办此次对话,甘肃再次确认了自己在中国文化领导力中的地位,以及与东南亚之间的重要联系。该省继续优先考虑在遗产保护方面的国际合作,并将此类活动视为更广泛的文化外交愿景的一部分。
中国-东盟文化遗产对话的结尾突显了共同努力在保护文化遗产中的重要作用。中国与东盟国家重申了促进建立以共同价值和相互尊重为基础的区域共同体的承诺。
他们强调,文化遗产应作为团结力量,以加强区域纽带而非造成分隔,并认识到文化身份的保护是实现持久和谐与可持续合作的关键。
在对话结束时,与会者对未来的中-东盟合作表现出强烈的乐观情绪。
他们呼吁将这些讨论转化为具体成果,如建立持久的合作伙伴关系,增加对文化遗产保护的财政支持,以及积极动员公众参与区域文化活动。
此次在天水举办的高层会议不仅是一个象征性事件,更是推动跨文化对话和区域团结的重要一步。
通过汇聚领导者、专家和公民共同追求一个共同的使命,这一对话为建立一个更强大、文化连通的亚洲奠定了基础。
天水通过举办成功的中国-东盟文化遗产对话,促进了区域团结,强调共同价值并庆祝了多元传统,增强了文化纽带,推动了亚洲各国间更深入的合作。
中国与东盟国家作为古代文明的守护者,展示了文化遗产不仅仅关乎过去,更在塑造一个有韧性和团结的未来。通过合作、创新与尊重,他们继续构建超越国界的桥梁,保护定义各民族故事的悠久历史。
图片源于:travelandtourworl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