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国家博物馆在郑州盛大落成

位于河南省郑州市北郊的黄河国家博物馆于2025年6月24日正式启用。

这座博物馆由德国建筑事务所von Gerkan, Marg and Partners Architects(gmp)设计,旨在展现黄河这一中华文明摇篮的文化重要性,同时强调其如何塑造了周边的自然景观。

博物馆的新建筑及其周边公园,依循着长达5000公里的黄河蜿蜒流淌的轨迹,形成了一座物质与概念之间的桥梁,完美地将建筑与自然景观融为一体。

作为黄河国家文化公园的核心,这座新博物馆从起伏的河岸景观中矗立而起,呈现出流线型的外观,将周围的绿地串联成一个有机的整体。

博物馆的绿色屋顶不仅延展为公共公园的一部分,还设有一个高达40米的观景平台,向北可俯瞰壮丽的黄河,向南则能眺望郑州市区。

在蜿蜒的屋顶路径上,游客可以找到野餐区、露天剧场以及展览空间,沉浸于黄河特有的自然环境和本土植被之中。

这座多边形的建筑轻盈地升起并向下俯冲,架设于公园中的一条水道之上。水道的交汇点是一个雕塑般的中庭,成为引入自然光线的建筑核心。

这处中央空间可通过瀑布般的水幕增添戏剧性效果。

博物馆外立面的幕墙采用天然石材,呈现出垂直的节奏感和雕塑般的浮雕效果,透过模块化的预制元素构建而成,纹理的韵律设计旨在呼应黄河的流动。

公共区域通过纤细的垂直窗户采光,而展览空间则屏蔽直射光。同时,北侧的三个大窗户参考了黄河标志性的人居洞穴,呈现辽阔的自然景观。

博物馆南侧最高点下方是主入口,光滑的玻璃开口宛如从巨大建筑体中雕刻而出。

该切口处的外立面和天花板则饰以微微闪烁的黄铜,延续到内部。

弯曲的墙壁模仿被侵蚀的岩石,柔和反射的黄色天花板引导着游客一步步走入博物馆的深处。

黄河国家博物馆的建筑设计由冯·格尔肯及施图茨主导,项目负责人为隋锦英和翟承成。

该项目的实施团队包括贝尔、范宜冰、黄涵、李志辉、宋夏军、唐子宏、王家鑫、杨莉、袁涛及朱师友等人。

博物馆的总建筑面积为100,300平方米,其中展览区域占40,000平方米。

该项目的客户为河南郑州发展文化旅游投资有限公司,建筑管理则由中国建筑研究院进行合作。

同时,景观设计由gmp与北京瑞沃德景观规划设计公司共同完成,照明设计则由Conceptlicht负责。

作为黄河流域重要的文化地标,黄河国家博物馆不仅是当地文化的展示平台,更是公众与大自然和谐共存的新范例。

图片源于:e-architec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