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強化國安政策 中國移民面臨生存危機

台灣台北——約有1.2萬名中國移民在台灣面臨截止日期的壓力,他們必須在週一之前證明自己已放棄中國的戶籍登記。

如果未能在截止日期內提供所需證明,就可能失去居留權,甚至面臨驅逐出境的風險。

隨著國安措施的增強,台灣的陸委會在四月宣布了這一截止日期,此舉是因為總統賴清德將中國視為”敵對外力”。

賴政府希望加強對中國影響的防範,但許多移民擔心這將帶來個人的嚴重後果。

34歲的鞋類設計師張志遠,自小在台灣長大,父親是台灣人,母親則是中國人,四歲時隨母親來到台灣,並在台灣生活至今。

今年四月八日,張志遠的母親收到來自台灣國家移民署的信件,要求她證明自己已經放棄中國的戶籍登記。

在與移民署聯繫後,張志遠了解到自己也面臨相同的要求。在台灣和中國,個人的戶籍登記關聯著他們的法律身份和公共服務的獲取。

根據陸委會的說法,受到影響的移民大多是像張母這樣的女性,她們出生於中國,並嫁給台灣男性。

一些像張志遠一樣的移民是兒童時期來到台灣的。

國家移民署估計,大約有14萬名中國配偶在台灣持有永久居留權,這個島嶼是中國宣稱擁有主權的民主自治實體。

在收到通知後,張母(她希望僅用姓氏李)透露,她為此哭了兩天。

“在台灣生活了三十年,假如我的台灣戶籍現在被取消……我豈不是成了無國籍者?”

儘管她按時滿足了台灣提出的要求,她由於擔心將來失去居留權而要求NPR不使用她的全名。

她請假一個月回中國,獲取她和她兒子不再持有廣東省戶籍的證明。

為此,她不得不將敏感文件如台灣身份證和家庭住址提交給中國當局。

這是一個危險但必要的步驟,她這麼說。

在5月底,他們收到移民署的確認,文件已被接受為放棄中國居住權的證據。

截至6月23日,台灣陸委會表示,大約5200名受影響的移民已提交了放棄中國居住權的證明。

大約2400人申請了延期或報告面臨困難。

生活在台北的平面設計師林宣月,是來自江西的中國女性和台灣男性的女兒。

她的母親在1990年代末期搬到台灣,在今年四月收到了移民署的類似信函,要求證明她已放棄中國的戶籍登記。

在台灣生活了這麼多年,她對該如何應對感到困惑,目前家人仍在討論對策。

“我理解政府的意圖——保護國家安全,” 林在一則短信中告訴NPR。

“但這項政策的實施方式感覺匆忙且對移民非常不公平。”

至今她的母親仍未提交文件。

“她甚至可能被取消居民身份。這意味著什麼?她在這裡生活了20多年,這一切都不算數嗎?”

“撫養子女、繳納稅款、在島上生活的這些年難道還不夠嗎?如今卻要重新評估她是否‘值得’留下來?”

國立台灣大學的法律學者范秀玉指出,一些移民可能早已遺失重要文件,或將回中國面對當局的可能性視為個人風險。

在公眾抗議聲中,陸委會在宣布之後一天表示,對於無法提供文件的移民,可以提交宣誓書,聲明他們不持有中國戶籍。

但這一選項僅適用於不願回中國的人。

范指出,因為如果移民再入中國,這些宣誓書將失去效力。

她同時強調,對於原生台灣居民,持有中國戶籍也有限制。

至今,陸委會尚未明確表明對於未能在6月30日截止日期內滿足要求的人是否會驅逐,但范和其他法律專家指出,對於那些失去在台灣居留權的移民,驅逐是一個可能性。

陸委會在一份聲明中稱,”呼籲相關人士不要試探政府的決心。”

上週,陸委會還表示,只要未能在六月截止日期前提交文件的移民展現積極態度,及時提交相關需求和解釋,政府不會立即撤回他們在台灣的居留權。

執政黨立法委員黃捷表示,移除移民的居留權”應當作為最後手段”。

另一位民主進步黨的立法委員沈榮津解釋說,類大多數在台灣歸化的公民都必須放棄原國籍。

不過根據台灣的憲法,大陸中國並不被視為完全獨立的國家。

這部憲法自1947年由中華民國政府採用後,在戰敗撤退至台灣後被多次修訂。

“根據法律,我們不能要求中國移民放棄其國籍。

所以我們所能做的最接近的,就是要求他們放棄中國的戶籍登記,” 沈表示。

“這關乎風險管理。我知道許多人熱愛我們的國家,但少數人在間諜或代表中國共產黨進行其他活動。

我們的工作是劃定這兩個群體之間的紅線。”

沈補充說,這一要求基於自2004年以來一直實施的法律,但並未普遍執行。

由於反對派在立法院中占有合併多數,過去一段時間內,他們已投票減少國防預算。

“沒有議會多數,對於我們來說通過新法律非常困難。

因此,執行現有法律是我們進一步保護國家安全的唯一方法,”沈指出。

國際危機組織分析師楊威廉表示,該政策可能是對3月份揭露的一系列高層間諜案件的反應。

但案件顯示,中國的滲透”已經深入台灣的社會,”他指出,這種情況不僅限於中國移民,還擴展到許多在政府和軍方高層的台灣人。

“如果他們繼續此一宣傳運動,將會使這些人被污名化,” 他表示,”不幸的是,這會加深台灣內部的分歧。”

最近,台灣也驅逐了三名中國移民,原因是他們發佈視頻宣傳”武裝統一”。

位於台北的移民青年倡議前線主任劉俊良,正在幫助數十名中國移民蒐集文件並理解政府的規定,他表示新政策既不公平也缺乏透明度,導致了對中國移民的信任危機,”使他們成為兩岸緊張關係的受害者。”

反對派的中國國民黨立法委員陳瑜珍代表金門島,金門距中國只有幾英里,島上有很多中國移民。

她表示,新的政策違憲且不合法,並收到許多選民的投訴。

與台灣執政黨不同,中國國民黨更傾向於與中國保持緊密關係。

她指出,許多移民在台灣生活了數十年,現在一些人拒絕遵守該政策,即使政府警告不要試探於政府的決心。

“許多人想看看最後的結果會是怎樣,”她說,”他們感到非常憤怒。”

陳警告稱,針對中國移民的措施會在中國公民眼中削弱台灣的人權形象。

“如果中國人民看到台灣不再堅持這些價值,他們會質疑民主是否真的好,”她強調。

Sharon Lin 為此報導作出了貢獻。

图片源于:np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