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在一段由国家广播公司播放的视频中暗示了可能的新型石墨炸弹,这一下线对台海局势带来的影响引发了众多关注。
这段动画展示了由陆基导弹发射的90个子弹药,这些子弹药在空中释放出碳纤维,能够短路整个区域内的电网,影响范围超过10,000平方米。
虽然该武器并未被官方命名,但其特征与历史上美国在伊拉克和科索沃使用的石墨弹相似,具有290公里的射程和490公斤的弹头,据信适用于对变电站的精确打击,尽管其是否已投入使用尚未披露。
央视将该概念归因于中国航天科技集团,但未提供具体的技术参数。分析人士指出,这一武器符合中国人民解放军的优先任务,使其能够在不发生直接冲突的情况下瘫痪指挥控制和监视系统。
2017年,《现代舰船》主编陈春迪在一篇评论中将石墨炸弹描述为“改变游戏规则”的武器,强调它能够绕过传统防御,结合北斗导航系统提升打击精度。很快,网上的猜测将该武器与台湾潜在的冲突相关联。
尽管中国并未确认该武器的部署或量产,然而该视频的播出标志着这一能力在外界面前的稀有曝光,旨在通过电磁干扰来削弱敌对指挥、控制、通信、计算机、情报、监视和侦察(C4ISR)框架。
这种武器的影响超越了战场实用性。
正如RAND公司的Timothy Heath及其同事在2023年6月的报告中提到的,台湾抵抗中国统一努力的韧性依赖于基础设施、经济和公共韧性三大相互关联的因素。
Heath等人指出,对电力生产的干扰可能加剧经济困难和民众痛苦。
他们还强调,由于台湾高度依赖贸易,其在封锁情况下的脆弱性,以及公众对苦难的低容忍度,可能导致抵抗支持的限制。
《金融时报》在2024年3月报道,台湾能源网因其集中化、过时的危机应对程序,以及82%依赖进口化石燃料发电,面临明显的战争脆弱性。
通过台湾安全研究中心的战局演练,《金融时报》指出大台北地区仅依赖三处输电枢纽,将北部需求中心与中南部的发电厂连接,使电网在面对动能、网络或电磁攻击时高度脆弱。
据《南华早报》引述的一份中国军事期刊2025年5月的报道称,同时打击三座关键变电站可能导致北台湾99.7%几率发生全面停电。
报告称,如果选择在如台风或选举等高峰期实施袭击,其他基础设施的崩溃速度可能会加快40%。
基础设施的脆弱性使得石墨炸弹成为一招制胜的首发工具,这一策略旨在在常规战争开始前打击台湾的抵抗意志,特别是与控制局势升级节奏的封锁相结合。
这种策略的逻辑超越了基础设施,旨在破坏士气和治理能力。
与此相符的是,Franklin Kramer等人在2024年7月《大西洋理事会》的报告中指出,规模庞大的攻击可能导致台湾的应急服务、医疗、供水和交通的连锁性失败,使社会陷入混乱。
这些破坏可能动摇公众对政府反应的信心,进而削弱其维持秩序的能力。
他们指出,解放军可能利用社会崩溃的机会发起针对台湾政治和军事领导层的斩首打击。
Kramer等人强调,停电不仅是附带损害,而是故意采取的策略,旨在瘫痪治理、破坏国家防御协调,迅速加速台湾潜在的投降。
将“软武器”如石墨炸弹定向于台湾的关键电力基础设施,展示了中国在城市战争中的新思路。
在2022年10月的RAND报告中,Sale Lilly指出,解放军日益关注对台湾潜在入侵的城市战争挑战。
他引用中国成语“瓷器店里的老鼠”来形象化解放军认识到像台北这样的城市环境的脆弱性,以及在这种环境中作战的谨慎。
Lilly解释说,该成语传达了在不导致广泛破坏的情况下进行战斗行动的困难。
虽然报告强调了解放军为适应复杂城市地形而作出的努力,但也指出了中国军事文献可能低估战斗的持续时间和强度。
对台湾电网的石墨炸弹袭击可能会与封锁和强力的信息战同时展开,以确保这一自我治理的岛屿在几乎没有抵抗的情况下投降。
Bonny Lin等人在2024年8月的《战略与国际研究中心》报告中指出,2022年台湾的进口和出口分别占其国内生产总值的61%和69%。
他们还指出,97%的电力和70%的食品是进口的。
该报告警告称,中国封锁导致50%的贸易中断可能引发广泛停电,并重创包括半导体在内的关键经济领域。
报告指出,即使没有完全封锁,燃料和食品运输的逐步中断也可能引发广泛恐慌,削弱士气,促使台湾进行谈判。
配合封锁,Vincent So在2025年5月为《观察者》撰写的文章中提到,中国对台湾的信息战策略旨在无须引发动能反击的情况下侵蚀政治凝聚力和社会信心。
So表示,中国并非试图说服台湾重视统一,而是想让台湾相信统一是不可避免的。
他进一步解释,采用渐进灰色地带战术,包括网络攻击、虚假信息、经济胁迫和叙事渗透,旨在使压力常态化,分裂决策过程。
他补充说,台湾碎片化的媒体环境为增幅和操控提供了肥沃的土壤,而精英经济依赖则促成了顺从的静默。
中国的石墨弹不仅是战场工具,更是通过停电、封锁和叙事战的更广泛战略的一部分。
如果中国将停电战争视为政治崩溃的前奏,那么石墨炸弹可能不仅是一种选择,而是旨在在没有任何入侵的情况下结束战争的序幕。
图片源于:asiatim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