苹果在印度的生产扩张受阻:中国工程师的撤离带来挑战

在苹果公司准备在印度大幅提升其旗舰iPhone的生产时,数百名在其主要供应商富士康工厂工作的中国工程师和技术人员被告知收拾行李离开。

据彭博社报道,超过300名熟练工人已经离开了富士康位于印度南部的iPhone工厂。虽然富士康和苹果尚未对此做出官方评论,但这种时机和沉默发出了强烈的信号。

这一发展不仅仅是人力资源的例行调整。在当前中西方科技公司因地缘政治风险而逐渐将制造业转移出中国的背景下,以及中印边界争端加剧的情况下,此次撤离显得尤为重要。

对于苹果而言,这一经过大量投资扩张而建立的印度制造基地,失去经过培训的中国技术人员无疑是一个挫折。这些工程师不仅参与了设备的组装,还负责培训印度本地的人才,并传授了在中国巨型工厂内积累的数十年的工艺知识。

中国对人才、技术和设备外流的管控在最近几个月变得更加严厉。

根据彭博社的报道,中国政府已经向企业和监管机构非正式地施加压力,要求停止向印度和东南亚等地出口关键设备,并限制熟练工人的流动。

其意图显而易见:减缓跨国公司在面临地缘政治风险时采取的“加中国”战略的步伐。

过去一年,中国已限制用于电动汽车的稀土磁铁的出口,加强了对全球制药供应链中活性药物成分的控制。通过对富士康的控制,中国现在开始限制移动制造领域的技能人才外流。这已经不再单纯是贸易摩擦,而是供应链上的抵制行为。

目前,富士康仍在中国生产大部分iPhone,但在过去四年里,已逐步在印度建立了大规模的组装线。到2024年,苹果达到了一个里程碑:在印度组装的iPhone总值超过100亿美元,其中约70亿美元被出口,主要前往美国。当前,印度已占苹果全球iPhone产量的近20%。

最新款的iPhone 17将是苹果把印度当作高端生产第二基地计划中的重要一步,但如今这一计划显得不那么确定。尽管有报道称中国工程师的撤离不会影响质量,但在效率和培训方面预期会受到影响。

富士康的中国工程师在为印度的组装线建立过程中发挥了关键作用,将来自深圳高度优化工厂的经验带到了印度。没有了他们的现场指导,印度的新员工必须在没有实时指导的情况下独自克服学习曲线。这在生产需要组装超过千个个体零部件且要求微观精度的设备时,无疑会更加困难。

印度在2020年加尔万河谷边界冲突后,对中国实施的经济报复主要是象征性的,禁令涉及到TikTok等应用程序,限制了中国在电信和电力等领域的投资。

然而,尽管公众情绪对中国持负面看法,中国仍是印度最大的进口合作伙伴,2024财年印度的进口总额超过1010亿美元。

现在,中国的策略则有所不同。通过悄然撤回工程师并使熟练工人的流动更加困难,中国正在针对印度电子产业发展的根基进行打压。与应用程序禁令或签证限制不同,这种状况影响的是工厂的工作效率、知识的传递以及长期的制造能力。

据彭博社报道,印度当局已被告知工程师撤退的消息,但并未被告知具体原因。尽管目前尚未对iPhone生产造成正式干扰,但官员们正密切关注事态的发展。

苹果在印度的扩张直接源于特朗普总统执政期间中美贸易紧张局势的加剧。这种紧张局势现在已经演变为双方的战略性举动。美国为印度和越南等国提供税收减免和贸易协议,而中国则通过在技术、人才和原材料方面施加管控作出回应。

中国的最新举动虽然看似不如关税战争那样激烈,但其潜在的破坏性同样不容忽视。苹果计划到2026年在印度生产大部分iPhone以满足美国市场需要,但在这样的背景下,面临的风险正在加大。

特朗普总统的言论再次对苹果展现了压力,促使其“在美国生产”。然而,苹果因美国高昂的劳动力成本和缺乏大规模组装经验至今一直未选择这一道路。

现在,随着中国从幕后施加的压力,甚至苹果在印度的备选方案也可能遭遇波折。

我们正在见证的是一场高风险的拉锯战,一方曾是全球供应链的动力,而另一方则试图成为其新家园。对印度来说,几百名工程师的撤离在数据上可能显得微不足道,但他们留下的空白将在其经济转型中带来延误和麻烦。

未来几个月,苹果能否在不影响生产目标的情况下度过这一变化,或是中国是否找到了一种有效的阻止技术制造转移的新方法,答案将在iPhone 17发布前显现。

在此刻,苹果和富士康的沉默或许比任何正式声明更有分量。

图片源于:indiatoda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