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将缺席本周在巴西举行的金砖峰会,这标志着这位中国领导人首次未能参加这一重要新兴经济体的盛会。
此决定的突然性引发了关于中国国内政治动态及金砖组织内部凝聚力趋于松弛的广泛猜测。
根据《南华早报》的报道,中国官方解释为“日程冲突”,并称习近平今年早些时候已与巴西总统卢拉进行过会晤,这一说法受到质疑。
李强总理将代替习近平出席峰会,这也反映了习近平最近在国际舞台上日渐减少的出席频率。
美国-中国关系专家戈登·张表示:“这没有道理,金砖峰会上不止有巴西,还有许多其他国家。习近平缺席非常重要,这说明他在国内可能面临动荡——有迹象表明他失去了对军队的控制,且平民对手正在重新夺回权力。这是一个症状。”
保守派智库传统基金会的布莱恩·巴拉克也表示,习近平的缺席凸显了更深层次的问题:“这再次表明,金砖国家不会沦为中国在全球南方的附庸。”
他指出,巴西和印度尼西亚等国近期因中国的产业过剩和倾销行为对其征收关税,显示出金砖国家关系的日益紧张。
“在很大程度上,中国正在通过恶性贸易政策和倾销行为伤害所有这些国家,尽管有一些例外。”
另一些分析人士则认为,中印间的紧张关系或许也是习近平决定缺席的原因之一。
巴拉克指出:“中印之间的冲突实际上已经持续了几十年。这两国的利益基本上是对立的。在短期内,很难想象中国会改变其行为,这将持续保持高压的紧张局势。”
印度总理莫迪预计将在此次会议上发挥主导作用,这可能也是习近平未能出席的另一个原因。
另一位重要领导人——俄罗斯总统普京预计将通过视频向金砖国家发表讲话。
金砖国家的成立最初是由巴西、俄罗斯、印度和中国组成,后来又加入了南非,旨在作为非西方国家对G7的抵制力量。
现在金砖国家已经扩展到包括埃及、埃塞俄比亚、伊朗、阿联酋及最近的印度尼西亚,进一步加强了其经济影响力。
经济学家克里斯蒂安·布里格斯强调金砖国家的巨大规模:“金砖国家现在有12个正式成员,加上合作伙伴最多可达23个。它们共同占据了全球GDP的60%以上,约占全球人口的75%。它们控制着庞大的自然资源和不断增长的全球贸易流。”
然而,尽管规模庞大,该集团在意识形态和战略上依然存在分歧。
巴拉克直言:“这是一个互相仇视的国家集团。中国通过不公平的贸易行为正在伤害许多金砖国家,因此并没有很多真正团结的动力。”
在货币目标和战略分歧方面,该联盟希望通过替代支付系统和潜在的金砖货币来挑战美元的主导地位,但专家们对这种威胁表示谨慎。
巴拉克指出:“关于金砖货币的恐慌言论已经有很多了。但这些国家的利益根本不一致,谈论挑战美元时更多的是烟雾而非火焰。”
张也对此表示怀疑:“唯一可以挑战美元的国家是美国。美元的弱点源自我们国内的因素,而不是金砖国家做的事情。”
不过,布里格斯提供了不同的观点,认为金砖成员国已在重塑全球货币流动。
“他们正在远离美元,转向数字人民币、印度卢比和俄罗斯卢布。中国已经推出了一种SWIFT替代方案,并在加勒比地区的银行系统中采用——数万亿美元正在流动。”
尽管金砖国家的团结性存疑,但在某些区域,金砖国家的存在对美国的影响仍构成了长期挑战,尤其是在华盛顿在外交和经济方面撤退的地方。
布里格斯表示:“中国填补了美国在非洲等地留下的空白,目前它控制了大约38%的全球矿产资源。而与此同时,尽管受到制裁,俄罗斯经济翻了一番,因为它们提前减少了对美元的依赖。”
然而,张认为印度在此背景下具有一定制衡作用。“金砖国家中有一个‘I’——那就是印度。莫迪不希望参与反西方的集团。只要印度在金砖国家,就没有必要担心世界其他地区的安全。”
为一些人而言,习近平的缺席信号传达了北京的不稳定,但对另一些人来说,这却展示了他对金砖国家其他成员的自信。
布里格斯认为:“他不必到场,习近平的权力使他能够委派事务。现在中国与全球近80%的国家开展贸易。即使缺席,他依然在推动议程。”
显而易见的是,金砖国家正在不断演变,内部矛盾与其地缘政治野心同样明显。
习近平的缺席是否标志着一次撤退,还是一次权力的重新调整,仍然是围绕巴西峰会的重要问题之一。
图片源于:fox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