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个引人注目的未来派对决中,四支团队的自主类人机器人在中国首届人工智能足球比赛中展开角逐。
该赛事在北京的亦庄开发区举行,作为机器人足球联赛的一部分,标志着中国在现实世界人工智能竞争方面的重要里程碑。
这场比赛与以往的遥控机器人比赛完全不同,赛事中没有任何人类干预。每一支队伍由三名正在比赛的类人机器人和一名替补组成,进行两场十分钟的上半场与下半场赛,同时有五分钟的休息时间。
这些机器人能够自主奔跑、行走、踢球,甚至利用人工智能和传感器进行实时决策。相机和光学传感器使它们能够在65英尺外以超过90%的准确率检测到足球。它们还能够识别队友、场地标记、目标和对手。尽管它们的步态稍显笨拙,但机器人完全独立操作,能够自主行动和反应,无需外部指令。
组织委员会执行主任窦京表示:“这是中国首场完全自主的人工智能机器人足球比赛。其代表了技术创新与工业应用的结合。”
除了娱乐性,这场比赛也为我们展示了人工智能与机器人如何融入公众生活的前景。窦京补充说,这场比赛展示了现实世界自主能力的进展以及这些系统如何能够在不可预测的环境中运作。随着比赛的进行,这种技术将朝着将智能机器引入日常场景的方向发展。
这次比赛还为2025年世界类人机器人运动会做了预热,届时将在北京进行,时间为8月15日至17日。运动会将包括十一项模拟传统体育的比赛项目,如田径、体操、足球和同步舞蹈。这将是北京继半程马拉松后又一场大型类人体育活动。
组织者指出,尽管机器人仍面临动态障碍规避等挑战,但进展是迅速的。在本次活动中,只要不是故意的碰撞都是允许的。一名共同组织者将比赛水平与5至6岁儿童的表现进行了比较,但他对机器人能力随着更好的硬件和人工智能训练而提高持乐观态度。
在比赛中,清华大学的THU机器人团队以5-3的比分战胜了中国农业大学的山海队。
早些时候,中国还举办了一场类人机器人与人类的长距离赛跑比赛,其中一名顶尖机器人在两小时四十分钟内完成了13英里(约21公里)的赛程,而最快的人类选手则在一个小时多一点完成了比赛。这一对比表明,步行机器人在技术上已经取得了显著进步。
随着北京为2025年全球游戏的时刻做好准备,机器人足球比赛正逐渐不再被视为噱头,而是我们如何看到智能机器在未来可能会在日常生活中扮演重要角色的一个窗口。
通过观看机器人自发踢足球,我们得以洞察人工智能与机器人技术发展的趋势。虽然这些机器仍显得有些笨拙,但自主技术的未来似乎前景光明。如果这是起点,想象一下它们在未来几年内能够实现的潜能。
图片源于:fox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