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个初选季节,我们应该正视一个基础但常常被忽视的事实:支持小企业意味着要投资它们所依赖的商业区。
例如,佐赫兰·曼达尼的竞选活动充分体现了这一点,尽管缺乏大额资金,却成功运用数字工具与纽约市民建立联系,改变了选举讨论的内容。
这一经验对我们城市的小企业来说具有重要意义,彰显了在竞争激烈的环境中,小企业只要采用新的策略,就能实现生存和繁荣。
在纽约市,微型企业——即员工少于20人的企业——占据了大约15%的私营部门工作人员,总计约635,000人。此外,这一数据还不包括大约65,000名支持这些企业的应用程序送货工人,以及在COVID-19大流行期间涌现出的越来越多的临时工和独立经营者。
这些小企业主要集中在食品服务、零售、个人护理以及专业服务等行业,而并非位于购物中心。
相反,它们是我们城市零售街道和走廊活力的核心。因此,我们必须再次强调:支持小企业也就是要投资于它们所依赖的商业区。
当前零售业正经历深刻的转型。混合办公模式改变了许多商业区的日间人流,导致工作日的消费支出下降。与此同时,消费者行为越来越受到社交媒体的影响,国家零售联合会的数据显示,超过60%的零售销售现在受到数字化的影响。
Z世代和千禧一代消费者是首批全面数字化的消费者,他们在消费过程中期待平滑的线上线下体验。因此,小企业如果无法跟上这个变化,就有可能面临被淘汰的风险。
然而,这一时刻不仅仅关乎技术,街头零售的基本原则依然重要。为了使零售区在新的时代中繁荣,必须成为人们愿意光顾的地方。
基于我在全国各地与商业区合作的多年经验,我认为我们的支持小企业政策应建立在三个持久原则的基础上,以帮助创造吸引和留住消费者的街道:
首先,便利的交通至关重要。成功的商业走廊需具备易于到达和舒适的环境。这就需要采取多种交通方式的配合:可靠的公共交通(地铁、公交、渡轮)、安全的骑行基础设施(有研究表明,替换12个停车位为自行车道可使该路段的零售销售四倍增长)、可步行的街道,当然,在某些情况下,停车设施也是必要的。
其次,公共空间促进人流。安全、干净且吸引人的公共空间以及值得一游的设施有助于将人们吸引到本地企业。针对小企业的区级市场营销活动尤其重要,因为它们的自我推广能力有限。公园、广场和街道改善都能产生积极影响。当我住在杰克逊高地时,带着儿子去P.S. 69游乐场的行程往往都会伴随一次到37大街的莱提面包店的停留。这种日常生活中公共空间与小企业之间的协同,能够进一步增强社区的凝聚力。
最后,获得资金支持是至关重要的。要在当今市场中竞争,企业需要进行投资——无论是数字工具、实体改造还是店面提升。
但对于小企业而言,资金却非常稀缺。根据摩根大通的数据,美国小企业的平均现金储备仅为27天;而对于黑人和西班牙裔拥有的公司,这一数字则降至21天以下。
此外,过时的标识法规——在“经济机会之城”的政策框架中几乎没有变动——往往阻碍了企业有效的自我宣传。
我们需要采用更灵活的选项,比如悬挂标识、三明治板、户外展示,以及为户外就餐提供实惠的选择。
另一个我们必须面对的挑战是正在进行的代际交接,即所谓的“银发浪潮”。在纽约市,近73,000家企业由婴儿潮一代拥有,他们将在未来十年内退休或转型。
如果不加以支持,这些企业就可能面临关闭,而不是被传承下去。通过适当的工具,我们可以促进对家庭成员、员工或新兴企业家的顺利交接。
为了应对这一时刻,市政府必须整合触及小企业的各种职能部门程序和政策,包括小企业服务局、交通局、卫生局和规划局。
这需要强有力的市长领导,制定一个具有明确、整合愿景的城市小企业支持政策。
纽约正处于一个十字路口。我们有机会,也有责任重新构想21世纪城市的小企业支持体系。现在正是把握这一时刻的最佳时机。
图片源于:citylimi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