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官方军报呼吁对人形机器人在战场上的使用进行伦理考量

在最近发表的一篇文章中,中国官方军事报纸《解放军报》对在战场上大规模使用人形机器人表达了忧虑,称其可能导致“无差别杀戮和意外死亡”。

文章作者指出,随之而来的法律责任和道德谴责可能对中国国防的雄心构成挑战。

三位作者呼吁,军事机构应当进行“伦理和法律研究”,以“避免道德陷阱”。

此外,他们还指出,由于人形机器人能够消除战场上的人员伤亡风险,这类机器人可能会“成为军事智能的新增长极”,类似于无人机和其他无人驾驶车辆的快速扩张。

文章强调,当前对人形机器人的理解仍处于“初级阶段,探索不足,定位不清”,并指出“规章制度对于规范和约束其战斗使用至关重要,以避免错误和失控”。

这一言论的发布,显然与《解放军报》通常的宣传内容存在偏差,引发了外界对其意图的各种解读。

不久前,该报曾发表过一篇文章赞扬人形机器人,称其能够“改变人类对未来战斗的认知”。

中国在军事技术领域一向以隐瞒和混淆自我的能力而著称,尤其是针对美国。然而,这一文章或许表明,北京内部对国家在高度自动化方向的发展存在某种分歧。

文章并未具体提及中国人民解放军,但明确提到美国、俄罗斯和日本等其他国家,称其“高度重视人形机器人的发展及其军事应用”。

全球多个国家都在投资机器人、人工智能和无人车辆的开发中,而中国在这一领域已成为领先者,形成了“机器人军队”。

根据国际机器人联合会的数据,2022年至2023年期间,中国部署了超过276,000个机器人工人,占全球使用机器人总数的一半以上。

上个月,中国官方媒体对此普遍报道,宣传了世界首场完全自主式人工智能机器人足球比赛。

中国的国防行业也在快速发展并引入机器人技术,尤其是战斗训练有素的机器人狗的研发。

人民解放军内部的军事战略家也主张在人形机器人应用于作战环境中。

相比之下,美国并未对人形技术给予太多关注,而是优先考虑新一代战斗机的开发,以及推动无人机生产。

在过去,解放军的顶尖研究机构的学者王永华曾指出,人形机器人“能够模拟各种人类活动,更好地实现人机交互,更适合取代人类完成复杂任务”。

图片源于:yaho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