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源于:https://www.foreignaffairs.com/india/fatal-flaw-indias-china-strategy
2023年10月,中国和印度就共享边界的巡逻达成协议。这一协议暂时结束了长达四年的高山对峙,这场对峙严重紧张了两国关系。
此协议也使印度总理纳伦德拉·莫迪与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俄罗斯首次会面,进行谈判,时隔五年再度重启交流。
2020年,位于加勒万谷的激烈冲突导致数十名士兵遇难,直接导致了两国关系的深度冻结。
印度公众对此感到愤怒,认为这体现了中国的侵略,所以莫迪政府取消了两国间的直航,并禁止中国社交媒体应用TikTok等一系列惩罚措施。
如今,许多分析人士认为,中印关系存在重置的可能性,并可能恢复到常态。
但中国和印度并没有一个理想的”正常”现状可供回归,双边关系面临着严峻的挑战,中国的野心继续限制印度在地区和全球层面的行动能力。
沿边界的许多冲突点依然存在,随时可能被习近平的侵略政权重新激活。
尽管莫迪在对抗中国扩张政策方面比以往更为坚定,印度经济仍然高度依赖中国。
尽管过去五年印度对华出口有所下降,但对华进口却大幅增加。
印度在个人电脑、笔记本电脑及电信装备和手机制造所用的组件等先进技术上仍然依赖中国。
2023年8月,当印度政府试图对笔记本电脑和个人计算设备的进口实行许可管控以遏制中国技术的涌入时,迅速遭到印度行业团体的强烈反对,最终被迫放弃。
这种对行业的顺从暴露出一个更大的问题。
印度领导人和其他国家的许多人一样,长期以来将国家安全和经济增长视为分开的事务。
但这两者息息相关,印度需要对中国所构成的威胁有更全面的认识。
例如,印度应成立一个经济安全部,负责评估中国在印度的经济参与规模,寻找保护印度免受这一参与带来的风险的办法。
通过这种方式,印度将最终依据经济实力提升国家自我保护的能力,国家安全促进一个良好的发展环境。
但是,如果印度政策制定者不打破经济与安全之间的概念障碍,印度将继续在面对中国及其在亚洲的霸权野心时显得脆弱。
自”中印”至”印度第一”
1962年,中国与印度在喜马拉雅山爆发了一场严重失利的战争,导致印度失去了大片土地。
目前两国之间长期争议的边界问题依然持续。
这两国从未正式就其共享边界的确切线路达成一致,这条边界线蜿蜒穿过2000多英里的大部分高山区。
1962年的失败使得印度的政治精英苦恼了数十年。
1980年代的两国关系缓和使双方追求更紧密的文化和经济交往,但有争议的边界问题留给后代去解决。
1990年代,邻国签署了一些协议,强调不使用军事力量来解决边界争端的原则,这让印度有理由相信自己赢得了和平,尽管双方没有就边界问题达成最终协议。
但在随后的几年中,中国加强了沿边界的基础设施,以更好地支持部队部署。
印度对此并没有忽视,但由于担心中国的入侵可能会借助印度修建的道路,选择不在其边界另一侧开展相应的基础设施建设。
印度政府也希望与中国的冲突已经成为过去的事情。
在2004年至2014年执政的曼莫汉·辛格总理任内,许多官员和分析人士假设中国与印度可以共同崛起,进而推动了略显拗口的”中印”这一说法。
与中国潜在的新关系使得当时的印度建立对“四方安全对话”(Quad)的积极参与产生了警惕——这是一个涉及澳大利亚、印度、日本和美国的印太安全伙伴关系,并对此对中国在印度洋的影响扩展持低调态度。
随着2014年莫迪上台以及中国在习近平手下愈发咄咄逼人,局面开始发生变化。
中国试图调整边境地区的现状,侵犯现有的条约和协议,向敏感区域调动军队,并挑起与印度士兵的对峙,进而改变了印度的安全计算。
与中国的摩擦时刻激发了印度寻求更强大伙伴关系的渴望。
在2017年印度与中国军队在边界对峙后,新德里重启了四方安全对话,尽管在该伙伴关系成立于2007年时并未表现出太大热情。
四方安全对话于2021年召开了首次以国家元首级别的峰会,这一峰会发生在2020年印中士兵冲突导致数十人遇难之后。
印度与美国的伙伴关系不断扩大,重点放在实时情报共享以及在更广泛的印太地区建立联合军事能力。
2022年,他们启动了一项关于关键和新兴技术的联合倡议,旨在鼓励国防产业之间的合作,在印度制造喷气引擎,并建立不依赖中国的半导体供应链等值得称道的提案。
在2023年6月正式访问美国期间,莫迪强调他相信新德里的伙伴关系巩固了印度在国际秩序中的位置。
印度外长苏布拉马尼亚姆·贾伊尚卡尔将印度目前的方针描述为“印度第一”,这是对美国总统特朗普时期称呼的回应。
在实践中,印度采取了一种更加强硬的立场,以此挫制中国的冒险行为。
印度官员坚称,印度不会让中国在南亚的影响力减少其政策选择或限制其与区域和全球大国的伙伴关系。
现在,在第三个任期的莫迪正在就对待北京问题采取更为肯定的姿态。
例如,印度政府在中国试图孤立台湾的同时,寻求与台湾建立更紧密的关系。
莫迪已要求台湾总统赖清德深化双方在半导体制造设施联合开发和于2024年2月签署的劳动流动协议方面的经济协作,以帮助台湾缓解某些行业的劳动力短缺。
印度还在游说台湾显赫的工业界。
鸿海科技集团(Foxconn)主席刘扬伟在2024年1月获得了印度的最高第三等级民间奖项,并于2024年8月与莫迪会面讨论投资计划。
莫迪政府似乎还与拜登政府的倡议步调一致,将更多的全球关注引导向西藏的地位。
2024年6月,印度批准了美国国会代表团与流亡西藏的达赖喇嘛的会晤。
在2024年7月,美国总统乔·拜登签署了一项强化政府和多边倡议以帮助保护西藏文化和宗教的法律。
今年,印度还向菲律宾交付了布拉莫斯导弹,菲律宾正与中国就南海的海域领土主张陷入争执。
这样的交付不仅是对一个遭遇中国侵略国家的声援,也是对莫迪政府愿意在中国的“核心利益”——包括南海、台湾和西藏——的红线附近走近的提醒。
冷热交加
然而,尽管在安全政策上印度在莫迪政府时期采取了相对强硬的立场,但在与北京的经济交往上并没有相应的对应措施。
印度在追求与中国的经济联系方面时而坚决,时而摇摆不定。
近十年前,当习近平推出“带路倡议”——一项在多个国家建设基础设施的大型计划时,印度出于担忧这一计划将使中国的合作伙伴背负上不可持续的债务而表示反对。
印度对该倡议的其中一部分感到不满,即中国-巴基斯坦经济走廊穿过的区域,印度认为该地区是其主权领土,且由巴基斯坦非法占领。
但尽管避免参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