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源于:https://www.bu.edu/gdp/2024/07/28/chinese-investment-in-africa-a-double-edged-sword-for-low-carbon-industrialization/
自2000年代初以来,中国与非洲的经济联系显著增强。
中国目前是大多数非洲国家最大的双边贸易伙伴和主要出口目的地,自2013年以来,中国已成为非洲最大的双边外商直接投资(FDI)提供者。
然而,随着中国日益加深的经济联系和投资流入,关于这些投资的构成、意图以及对非洲本地工业发展、升级和可持续经济转型的潜在利弊及其长期影响的讨论日益增多。
我们在波士顿大学全球发展政策中心发布的新研究论文探讨了中国FDI在非洲的动态,特别关注中国FDI如何影响非洲的低碳工业化。
此外,我们还研究了中国FDI对非洲工业化碳强度的影响,重点关注部门异质性及环境法规在调节结果中的作用。
我们还将中国的投资与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国家的投资进行了比较,并讨论了通过FDI实现非洲可持续工业化的策略。
对中国在非洲FDI模式的评估揭示,这些投资主要集中在轻制造、自然资源开采、建筑等领域,而在知识密集型领域的分配比例则较小,如图1所示。
我们发现,中国的FDI与工业碳排放的显著增加有关,而来自OECD国家的FDI则没有这种情况。
环境法规分析的结果进一步支持了这一分析,为许多非洲国家中环境法规对这些结果的影响提供了可疑的证据。
研究显示,知识密集型部门在劳动和资源密集型部门上展现出投资前景。
这项针对2003年至2014年34个非洲国家的中国FDI研究发现,这些投资正在推动非洲工业碳排放的增加。
这种影响在劳动密集型和资源密集型领域尤为明显。
这一趋势与以往对中国在其他发展中地区投资的研究一致,后者通常集中在资源开采和轻制造领域。
虽然这些投资可以为非洲带来急需的就业和经济增长,但也有可能将非洲国家锁定在碳密集型的发展路径上。
然而,我们发现,当中国FDI流向知识密集型制造业时,并未显著增加排放。
这一发现突显了中国经济参与与非洲环境结果之间复杂的相互作用。
它还表明,投资高科技产业和研发有望支持非洲更可持续的工业化。
环境法规的作用
研究还强调了环境法规在塑造外国投资对环境影响方面可能发挥的作用。
在研究中,具有更强环境法规的国家往往见证来自中国FDI的排放增加较少,尽管这一效应并未达到统计学意义。
我们认为,这主要是由于非洲大陆普遍缺乏有效的环境法规执行或监管机构较为薄弱。
我们的研究表明,受援国如果拥有更强的环境法规,能够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中国FDI对工业碳排放的影响,这凸显了监管框架的重要性。
这强调了可持续发展战略和强有力的监管框架在有效应对环境挑战中的必要性。
全球比较
值得注意的是,中国FDI对工业碳排放的影响似乎与其他主要投资者在非洲的情况不同。
我们发现,来自OECD国家的FDI没有显著增加排放,尽管在资源密集型领域的集中度是相似的。
研究推测,这一差异可能源于环境、社会及治理(ESG)标准实施的不同。
虽然中国在通过“一带一路”倡议等举措推动绿色发展方面近期取得了一些进展,但需要注意的是,我们的分析覆盖了2003年至2014年这一时期,在这些承诺作出之前。
因此,这一研究期间海外投资的实际实施可能无法反映中国近期在绿色发展倡议中的改善。
平衡非洲的增长与可持续性
非洲工业化前景的成功依赖于妥善管理气候过渡。
尽管非洲仅占全球总排放量的约4%,但该地区面临着不成比例的气候风险。
约95%的非洲农业依赖降雨,显著增强了该部门对气候变化的脆弱性,这与该部门在区域就业和国内生产总值(GDP)中的重要贡献息息相关。
此外,主要出口市场对可持续产品的消费偏好变化以及贸易协议中环境条款的日益主流化,对非洲的出口构成了严峻挑战,尤其是其对商品的依赖。
转向低碳工业化为非洲投资气候智能制造提供了独特的机会。
这一战略转变远离了对商品的依赖,可能为增强竞争力、提高效率和创造更高附加值的产品铺平道路。
此外,向低碳工业化的过渡是一项需要大量投资能力的代价高昂的事业,以确保竞争力。
许多非洲国家在基础设施、能力建设和财政约束等方面面临过渡滞后。
在这种背景下,中国的FDI变得极其相关,因为中国已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双边投资者。
中国投资一直是推动非洲经济增长和工业化的重要动力。
我们研究中发现的工业碳排放的增加,威胁着全球气候目标,并可能使非洲国家面临未来经济风险,因为世界正在向低碳经济转型。
为应对这些挑战,需要采取多管齐下的策略。
首先,非洲各国政府应优先发展和执行强有力的环境标准,以确保外资符合可持续发展目标。
加强环境法规在减轻工业活动不利影响中至关重要。
其次,鼓励对高科技和创新产业的投资,可以帮助非洲国家跃升至更可持续的发展道路。
聚焦知识密集型部门可能包括为绿色投资提供税收减免,以促进更可持续经济增长。
第三,促进清洁技术和最佳实践从中国企业向当地非洲企业的转移,可以帮助建立本地低碳工业活动的能力。
推动技术转移将对装备本土产业开发可持续工业所需工具至关重要。
最后,改善对外资环境影响的数据收集和报告,有助于指导政策制定并追究投资者的责任。
提升监测和透明度将确保外资的环境后果得到充分跟踪和解决。
解决上述挑战对非洲的工业化和环境可持续性至关重要。
今天所做的决策将决定非洲能否建立起平衡经济增长与环境管理的伙伴关系。
这不仅能应对低碳工业化和气候变化的紧迫挑战,还能将非洲置于全球绿色经济的前沿,成为南方全球可持续发展的一个有力典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