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源于:http://en.people.cn/n3/2024/1127/c90000-20247094.html
成都,11月26日(新华社)——最近,一台红外相机在四川省德阳的大熊猫国家公园拍摄到一只成年大熊猫在人工巢里逗留的画面,显示出该稀有物种在人工巢繁育的可能性,这是一个积极的信号。
这一视频片段是在2008年地震后,自然繁育地点遭到严重破坏的德阳小熊猫亚群体捕捉到的。自去年以来,保护者们手动建造了10个巢穴,使用树干、竹枝、苔藓等材料,放置红外相机并用泥土覆盖以掩盖人类气味。
“我们仍需进一步监测大熊猫是否会选择这种地点进行繁育和产仔,但这段视频增强了我们保护小熊猫种群的信心,”国家公园德阳分局副局长赵伟红表示。
2021年,中国正式设立第一批五个国家公园,包括大熊猫国家公园,覆盖四川、陕西和甘肃等省份的部分地区。
在周二四川成都举行的2024年全球熊猫伙伴开放仪式上,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局长管志强表示,国家现已建立67个大熊猫自然保护区,形成了以国家公园为中心的栖息地保护体系,实现了85%的野生大熊猫种群之间的栖息地连接和基因交流。
以“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为主题的会议聚集了政府机构、专家和公众作为熊猫伙伴,呼吁各国携手保护大熊猫及其他稀有动植物的生存环境,加强合作与信任,以及人文交流和友谊。
管志强表示,野生大熊猫的数量已从1980年代的约1100只增长到近1900只,国际自然保护联盟已将大熊猫的状态从濒危降级为易危。
以生物多样性为提升的实例,通过构建生态走廊、数字监测和政策支持,这座国家公园展现了促进生物多样性和追求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可能性。
四川省大熊猫研究院副院长杨志松表示,“大熊猫栖息地的碎片化和孤立导致了33个分散的野生大熊猫亚群体,其中25个因数量小面临灭绝危险。”
“如果没有外来基因的交流,小亚群体将因近亲繁殖等因素导致种群活力下降。为此,我们需要建设大熊猫走廊,将所有亚群体连接起来,以增加野生大熊猫的遗传多样性,”杨补充道。
自国家公园成立以来,四川省部分区域已恢复了8.03平方公里的关键生态走廊区域,将孤立的“熊猫块”结合成一个更大的网络。
采取的措施包括关闭水电站和采矿场、恢复植被,以及建设公路隧道,以减少山区公路交通的干扰。
四川省林草局副局长陈宗乾表示,海豚走廊的建设不仅惠益于大熊猫,还保护了超过8000个与它们栖息地共同生存的动植物物种。
“这就是大熊猫作为旗舰物种的‘伞效应’,”陈说。
国家公园成立后,关键区域的大熊猫数量增加了50,只便便表明大熊猫的栖息地已经扩大。
在公园的成都区域,智能红外相机已被安装,用于监测大熊猫和其他野生动物,利用无线网络技术实时传输图像。这减少了人类对野生动物栖息地的干扰,使监测人员可以及时获取最新的图像数据,分析它们的生活状况,
负责区域的信息化经理江东泽表示。
此外,公园还首创了“熊猫人脸识别”技术,以实现实时图像和视频的无线传输,并为大熊猫编制了“DNA身份证”。
在生态保护方面,国家公园现已为生态保护提供了超过3100个公益岗位。
来自云南人民的村民和护林员胡太伦与监测团队进行定期巡逻,清理猎捕陷阱,劝说村民不要挖竹笋,并协助监测人员取回红外相机的内存卡。
他还在村子里经营一家三层的小旅馆,接待游客和鸟类观察者。与 décadas 以前跟随父亲在森林里打猎和砍伐树木生计的生活相比,胡的生活截然不同。
“与过去不同,我们几乎捕猎所有动物来填饱肚子,我现在喜欢成为鸟类观察者的导游。这带来了额外收入,同时也让我快乐,” 50岁的胡说。
对于野生动物造成的损害,国家公园已在四川省20个县级地区全面实施野生动物损害保险赔偿,累计赔偿案件超过1.4万件,总赔付超过811万元人民币(约113万美元)。
法国博瓦尔动物园园长罗多夫·德洛尔表示,他目睹了大熊猫国家公园正在为保护这一物种所做的一切,赞叹不已。
他说,这是世界上最重要的保护项目之一,应该成为国际间物种保护的榜样。
新加坡全球野生动物保护组织亚猫研究院院长基尔斯滕·格里菲斯·康拉德评论中国的国家公园系统及其生态保护举措时表示,“这是我们这些参与野生动物和生态保护工作的人的梦想。当我们关心野生动物和环境时,它们也会反过来照顾我们。这些努力强调了人类与自然之间的相互依赖关系。”
(新华社记者曹培贤、赵逸宁对此报道作出贡献。)
(文编者:张凯伟、梁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