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士顿:健康科学研究和创新的热潮

图片源于: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d41586-024-03529-5

最近,一支来自日本的科学家代表团在哈佛大学访问时,向东道主提出了一个熟悉的问题:波士顿地区,包括剑桥,在健康科学研究和创新方面成为一个热土的秘密因素是什么?对此,哈佛医学院院长乔治·达利给出他通常用来回答类似问题的半开玩笑的回答:“只需孵化出两个最重要的教育机构,支持它们200年,然后看着奇迹发生。”

波士顿地区拥有一批领先的大学、医院、生物技术和制药公司,以及独立的研究机构,这些机构之间相辅相成、相互作用,哈佛医学院的免疫学家兼贝斯以色列女执事医疗中心的病毒学与疫苗研究中心主任丹·巴罗赫表示:“波士顿的研究质量、深度和广度都是惊人的。”

根据2023年在Nature指数中的研究产出数据,波士顿大都会区在健康科学领域的表现无疑是领先的,位居Nature指数科学城市排名第一。

纽约市大都会区排名第二,随后是巴尔的摩和华盛顿特区、伦敦、旧金山湾区,以及北京和上海。

在今年的排行榜中,健康科学领域是首次被跟踪,因为该领域期刊的数据在2022年被添加到Nature指数中,但数据已经揭示了一些新趋势。

首先,美国城市和伦敦占据前五的位置,而在多数其它被跟踪的学科,包括化学、物理科学以及地球和环境科学中,中国现在主导了前列。

科学城市的排名并没有根据人口规模进行调整,这意味着像北京和上海这样的特大城市(分别拥有2150万和2630万的人口)在研究产出方面有很大优势。

但这也凸显了像波士顿这样的小城市在健康科学研究中超大贡献的事实,该地区大都市人口仅为490万。

“波士顿在这一领域的主导地位显而易见,”伦敦国王学院中国研究者董奕名表示,但这很快可能发生变化。

保罗·萨根,一位总部扎根于马萨诸塞州剑桥的风险投资公司General Catalyst的高级顾问指出,尽管世界上许多城市都有优秀的大学、聪明的人才和一定的科研和资本支持,但很少有城市具备这种“创造金子”的魔力。

建立在大规模的高水平科研机构集中、持续产生新想法的基础上,这种转变使城市成为真正的科学与创新卓越中心是关键。

萨根补充说,在健康科学和生物技术的中心中,“波士顿无疑领先了所有人。”

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包括:精英科研机构、高科技初创企业和国际公司总部的存在,以及过去几十年中一系列促进和支持生物技术研究的政府倡议。

波士顿大都会区的健康科学机构名册可谓耳熟能详。

在Nature指数中,哈佛大学在健康科学领域排名第一,领先其他机构。

附近还有两家世界顶级的医疗设施——布莱根和妇女医院以及马萨诸塞总医院。

达利表示,波士顿的生物技术行业也在迅速发展。

几乎所有顶尖制药公司都在此设立了主要研究中心。

波士顿健康科学创新的另一个推动力是其不断增长的风险投资资金。

“因为药物开发成本高昂,公共研究资金永远无法承担所有费用,”在柏林的马克斯·普朗克历史科学研究所研究科学政策和研究合作的安德烈亚·布朗·斯特雷尔科娃表示。

“所以,市场的角色非常重要。”

尽管加利福尼亚也有强大的风险投资存在,但达利指出,波士顿地区的一个显著区别是许多领先的制药公司——它们中的大多数距离麻省理工学院(MIT)和哈佛大学只有几分钟的步行路程。

达利说,波士顿的人才库也非常庞大。

仅哈佛的全职医务人员就超过1万人,是美国其他大型医学院的三倍多。

考虑到波士顿地区其他健康科学机构,达利表示,“成千上万的临床医生和科学家正齐心协力,面对疾病,解决基本的生物医学问题。”

这一切可谓在一个极小的半径内产生了巨大的成果,构成了“巨大的蚂蚁巢”。

纽约市以及其他在健康科学研究方面表现突出的城市也具备波士顿所拥有的特征——不过它们的规模较小。

例如,纽约市大都会区有纪念斯隆-凯特琳癌症中心,位列世界卫生机构第六,以及排名第八的西奈山健康系统。

许多顶尖机构的专家也在协作,这进一步增强了它们的影响力和产出。

在健康科学领域,哈佛、麻省理工、巴尔的摩的约翰·霍普金斯大学以及加利福尼亚大学旧金山分校之间的合作是世界上最具生产力的合作之一, according to Nature Index data.

伦敦与美国的顶尖城市一样,也拥有一流大学和强大的生物技术及制药行业。

UCLPartners的学术健康科学中心主任瑞贝卡·希普利表示,尽管美国有很多优势,但在伦敦,研究人员可以受益于英国的国家健康服务体系,后者在全国范围内运营,使得获得患者数据和进行临床试验变得更容易。

希普利预测,伦敦将继续稳居健康科学领域的前五名,并且有更上升的潜力。

例如,英国国家健康与护理研究所,作为改善人群健康的主要研究资助者,已经在过去五年内向全国20个大学医院研究中心提供近8亿英镑(约合10亿美元)的资金,其中七个位于伦敦。

这些研究中心旨在将基础发现转化为现实世界的患者护理。

希普利表示,目前在伦敦和全国范围内对基础设施的投资也在增加,以使患者数据更好地用于研究和创新。

这包括通过一个专业平台为研究人员提供国家级的NHS患者数据的安全接入,以及伦敦特定的信息共享中心“OneLondon”,将健康和护理工作人员与患者记录连接起来,等等。

她表示:“伦敦有真正的创新愿望,并且想要在这一势头上继续推进。”

确实,任何创新中心的崛起都需要一种企业文化和“不怕失败”的心态。

萨根表示,为了吸引和留住人才,该中心本身也必须是人们愿意生活的地方。

“有一些伟大的研究大学可能会有一些创新,比如伊利诺伊大学香槟分校,但大体上,这不是一个人们向往居住的地方,因为这是一个小镇,而小镇按定义是有限的。”

萨根说:“这并不是要贬低小镇,但大多数雄心勃勃的企业家和研究人员希望去纽约市、波士顿或硅谷这样的顶级城市,因为那里是他们的合作伙伴也能找到好的工作的地方,他们的孩子可以上很好的学校,社区提供丰富的文化多样性——而且生活在那里就是很酷。”

然而,美国的健康科学研究产出却显现出某些令人费解的趋势。

与波士顿的大都会区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其他四个主要美国城市在2022年至2023年间的表现都出现了下滑。

旧金山湾区的下降幅度最大,达13.2%。

一种解释可能是Nature指数代表了相对固定的一组研究文章。

如果世界某个部分的城市(如中国)的Share迅速增加,那么其他城市则必须下降以进行补偿。

这使得波士顿的表现更加显得非凡。

纽约大学的研究副教务长兼首席研究官斯泰西·布卢姆表示,她对于纽约的结果感到惊讶,“我们所得到的所有信息都表明事情在向更积极的方向发展。”

达利也表示,他认为纽约市的健康科学环境依然强劲:“纽约市是非常火热的,而巴尔的摩-华盛顿走廊则是一个创新热土。”

他补充说,旧金山湾区依然是波士顿在尖端生物技术领域的“主要竞争对手”。

达利表示,另一个解释是2022到2023年间,健康科学研究可能仍受到新冠疫情相关问题的影响。

疫情给生物医学材料带来了重大供应链问题,此外,很多行业中,一些人改变了职业,或者需要一段时间才得以恢复工作。

达利表示,波士顿可能比其他美国城市更能抵御这些影响,因为它的人口和机构浓度更高。

达利预计,任何对美国主要城市的健康科学研究产出的下降将是“暂时的下滑”,这些创新中心很快将“恢复生产力与增长”。

如今,美国城市和伦敦仍在健康科学领域处于领军地位,但专家预测中国将继续赶超。

这种逻辑是合乎情理的,南方科技大学研究老龄化问题的科学家柳宇轩表示:“仅在过去10到15年,中国快速扩展了其国际研究影响力,在化学等自然科学领域跃居第一,这些领域并不需要大学、医院和行业之间紧密合作。”

“开展世界级健康科学研究的结构基础才花了一些时间才奠定。”

斯特雷尔科娃表示:“现在条件非常好,中国开始在这一领域表现得更出色。”

北京在2022至2023年间健康科学研究的产出在Nature指数中增加了17.6%,而上海的贡献也增加了近4%。

目前在健康科学领域排名第十二的南方城市广州,其增长趋势也非常迅速,在到2023年的一年内提升了32.4%。

这种增长主要源于中国政府对医疗保健和健康科学研究的高度重视,董奕名表示:“他们在这方面投入了大量资金。”

健康科学研究在2024年国家卫生委员会的预算中占36%,即976亿元人民币(约合138亿美元),这是负责中国大陆健康政策和健康相关应急管理的国务院下属机构。

健康研究的科学进步是“健康中国2030”计划的关键支柱,这是2016年发布的一套战略公共健康目标。

此外,中国的第十四个五年计划也包括健康科学的发展目标,具体规划了应对人口老龄化和改善医疗的数据。

中国国家卫生委员会的科学战略也强调了类似的目标,政府还在投资研究和发展传统中医。

目前,在中国,国家科学技术部和其它公共资助机构对大学-医院的合作研究提供一些大型健康科学领域资助。

自2022年起,在上海建成的全国医疗中心的网络的第一家医院,也旨在作为综合全国医疗中心。

在这些医院工作的人可能是被吸引回国的华裔科学家,这些科学家曾在美国或其他西方国家工作。

董奕名表示,超过100个在国家、地方和城市层面运营的人才招聘项目,以及中国大学和研究机构所提供的高薪,吸引了这些科学家回来。

这些专家当中,许多人也曾在海外的公司或在顶尖美国大学(包括哈佛和MIT)获得了终身职位。

中国的各个省份和城市同样能推出自己的区域性优先事务,像北京和上海这两座城市,优先发展生物科学,诺布尔表示。

这两座城市有“巨额的自主权和资源”在实施税收减免、补贴、人才招聘计划、科研园区和研究资金。

诺布尔指出,这使得健康科学研究人员能够利用各级政府的多重支持与措施。

同时,中国的学术界与产业之间的协作在过去一年开始“蓬勃发展”,柳宇轩表示,资助也已特别设立以鼓励和实现为了这种合作。

尽管中国在知识产权(IP)保护方面仍存在问题,受到了美国和西方的批评,包括知识产权盗窃和经济间谍活动,但斯特雷尔科娃指出,过去十年来,中国在提高和专业化IP保护体系方面取得了显著进展,尤其是在其法规框架和执法的方面。

“但无论意图为何,实际上这是对创新者的一个利好消息,考虑到中国市场的规模。”

无论中国的城市是否会在健康科学研究上赶超美国和其他西方城市如伦敦,诺布尔希望全球研究人员能够在政治紧张局势中保持紧密的国际合作。

然而,当前关于研究安全的政策在西方“主要旨在防止中国获取西方技术——好像中国在许多学科上并不是一个科学强国。”

他表示:“我们越来越需要中国的科学成果能够回馈给我们西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