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源于:https://organiser.org/2025/02/20/279143/bharat/digital-infiltration-data-threat-chinas-apps-face-indias-crackdown-national-security-is-non-negotiable/
印度决定封禁119款主要与视频和语音聊天平台相关的移动应用程序,这些应用程序的开发者主要来自中国和香港,此举是针对潜在网络威胁及北京日益增长的数字影响力的果断行动。
这项消息最早由谷歌于2月18日在哈佛大学运营的Lumen数据库上公开,该数据库跟踪内容删除请求,但随后这一消息 mysteriously 被删除,这引发了对透明度和北京在网络空间隐密影响的担忧。
尽管中央政府已发出指令,但迄今为止,只有15款被标记的应用程序从印度的数字生态系统中被移除,且没有明确解释为何其余的禁令未能执行。
官员们在接受采访时对这一问题三缄其口,援引信息技术法第69A条的保密规定,该条款允许政府为了国家安全、主权和公共秩序的利益而封锁数字内容。
更深层次的问题是,这些应用程序是否确实构成安全风险,抑或是中国正在利用它们作为“数字特洛伊木马”以渗透印度的网络空间。
情报报告一次又一次地指出,中国的网络间谍战术精妙,且北京支持的公司被指控收集大量数据,目的是不明。
中国共产党(CCP)对私营企业有着根深蒂固的控制,迫使它们根据其严厉法律与政府共享数据。
自2020年5月以来,印度共封禁了321款中国应用程序,包括TikTok、WeChat和PUBG Mobile等热门平台。
2022年2月,另有54款中国应用程序在第69A条的规定下被禁。
当时,电子和信息技术部(MeitY)发出了一份严厉声明:
“这些54款应用程序涉嫌获取各种关键权限并收集敏感用户数据。
这些实时数据被滥用并传输到敌对国家的服务器,使它们能够收集大量个人数据,以便被敌对印度主权和完整性的实体挖掘、分析和建档。
此外,部分应用程序还通过未经授权访问摄像头、麦克风、GPS 跟踪和恶意网络活动进行间谍行为和监视。”
与以往的禁令不同,这次的打击不仅仅针对中国实体。
一些受影响的应用程序来自新加坡、美国、英国和澳大利亚,这表明印度的数字领域正在进行更广泛的监管收紧。
这一举动符合印度加强数据主权政策和遏制外资在科技领域影响力的战略。
多家受禁开发者对印度当局缺乏透明度表示失望。
虽然谷歌已通知他们这一指令,但对合规措施缺乏清晰说明。
来自新加坡的ChillChat表示:“这对商业是一个严重打击”
ChillChat是由新加坡的Mangostar Team开发的, 在Google Play上已有超过一百万的下载,评分为4.1星。
一位公司发言人表达了对禁令影响的担忧:
“封禁令会对我们开发者及用户造成重大影响。
我们的平台提供视频聊天和游戏体验,这对很多用户的日常互动至关重要。
服务中断可能会削弱我们在印度市场上辛苦建立的信任。”
该公司正向MeitY寻求澄清,并在与法律团队合作,确保遵守印度的法规。
中国的ChangApp表示:“对增长造成不可估量的损害”
根据中国开发者Blom的电子邮件表示,这项禁令可能造成“不可估量的损害”。
“这一举动将阻碍新用户的增长,并会对我们现有用户群体产生重大影响。
从长远来看,可能会摧毁我们的团队和多年的努力。”
然而,他们的回应便利地忽略了更大问题——中国在数字监控与数据利用方面的持续记录。
来自澳大利亚的HoneyCam表示:“愿意遵守”
澳大利亚开发商Shellin PTY Ltd对HoneyCam采取了更合作的态度:
“印度是HoneyCam的重要市场,我们非常重视这里的用户基础。
我们非常清楚印度市场的潜力和机遇,以及遵循当地法律法规的重要性。
因此,我们愿意与印度政府合作,以确保我们的应用程序符合合规标准。”
该公司声称拥有强大的内容审核机制,包括自动过滤、人工审核和监督,以确保遵循当地法规。
虽然安全问题占据了首位,这一禁令也符合印度减少对中国资本和数字影响依赖的更广泛经济战略。
自2020年以来,中国对印度初创企业的投资停滞, 新德里对外资开启了更严格的审查过程。
Gateway House报告指出:“截至2020年3月的五年间,印度30家独角兽企业中有18家是中国资助的。”
2020年4月,印度政府修订了外商直接投资(FDI)政策,以防止中国企业的机会主义收购。
2020年《合并外商直接投资政策》进一步强化了该立场,将所有中国投资提案置于强制性安全审查之下。
根据《经济时报》,到2021年11月,超过100个提案仍停滞在官僚困境中。
讽刺的是,当中国对印度的应用程序禁令表示愤慨时,其实它自己正在系统性地压制外国数字平台。
中国的“防火长城”阻止了对谷歌、Facebook、Twitter和无数其他国际应用的访问。
此外,北京实施了一系列严厉的网络安全法律,将国内科技巨头在“数据安全”的名义下打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