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源于:https://thediplomat.com/2025/03/from-washington-to-beijing-a-nuclear-tit-for-tat/
美国的行动持续推动中国的核武器扩张,然而,对美国而言,接受相互脆弱的局面似乎仍然是一个难以接受的事实。
随着唐纳德·特朗普在白宫的第二个任期继续进行,中国将是他政府国防和外交政策的最大影响因素。
从北京到东京,再到布鲁塞尔和莫斯科,以及更远的地方,各国官员都在观察和等待他如何选择处理与中国的安全关系。
最近,我有机会前往中国,采访了一些国际安全、中国-美国关系、军控和核武器方面的专家。
核武器及双方对彼此核战略和政策的看法是这一动态的核心,而当前的前景非常悲观。
根据五角大楼的数据,美国与中国在军控问题上处于僵局,中国的核武器库近年来增长显著,促使人们呼吁美国也进行扩张。
尽管美国的核武器库仍然比中国的大几倍,但华盛顿对中国最近的扩张表示担忧,认为这显示出中国核战略可能的变化。
更令人担忧的是,据报道,特朗普正在考虑恢复爆炸性核试验,这将冒着中国和俄罗斯也恢复核试验的风险。
中国对于其核武器库和核战略的高度保密,使得美国决策者感到不确定,同时也为基于推测的分析打开了大门。
五角大楼是有关中国核武库和核意图的主要信息来源之一,但像年度中国军事能力报告这样的文件常常对很多声明的表述使用“可能”这一措辞。
鉴于此,中国专家能够提供更多细节,帮助我们更好地评估有关中国核武器状况的主流观点和假设。
我所采访的专家感到担忧,认为中美关系正在全方位恶化,沟通和相互理解处于历史低点。
在核层面,很多人表示,美国的情报评估对中国核意图和计划的理解根本不成立,指出过去的评估往往与实际情况差距太大。
虽然没有单一消息源能够权威地解释中国政府的核思维,但中国专家并不认为北京的核战略发生了变化。
特朗普与军控事务
尽管乔·拜登总统和习近平主席曾发布声明,表示保持人工智能用于核决策的最终人类控制,但特朗普时期中美之间在军控方面取得进展的前景微乎其微。
然而,在特朗普最近在世界经济论坛的演讲中承诺将俄罗斯和中国拉到军控谈判桌上后,三边会谈再次成为新闻焦点。
特朗普在第一任期内也曾尝试这一举动,但遭到北京的拒绝。
中国一直坚持,其规模较小的核武器库使得透明度要求下降。
虽然北京未正式回应有关其核武器数量正在增加的说法,但政府发言人始终坚称中国的核武库是防御性性质。
他们认为美国应首先采取措施减少其核武器库的规模以及在防御战略中核武器的作用,并应采纳无先使用的政策。
我在北京采访的专家重申了这些关于军控的观点,承认中国愿意进行对话,但不太可能按照美国的要求参与。
几位专家提到,核武关系中的误判和误解所带来的巨大风险令他们感到担忧。
有专家表示,这是“我们绝对不能冒风险误解的领域”。
然而,中国专家普遍认为,俄罗斯和美国必须首先减少其核武器库的规模,及其在各自防御姿态中的角色。
一位专家表示,中国“没有条件”加入三边协议,因为各方核弹头数量差距悬殊;五角大楼估计中国约有600枚弹头,而美国有5225枚,俄罗斯有5580枚。
中国专家非常期待看到特朗普对中美核关系及更广泛的全球核局势的影响。
尽管特朗普在其第一任期内退出了国际组织和协议,并可能再次这样做,但一位专家认为,特朗普对军控表现出真正的兴趣,但这一进展被疫情所挫败。
然而,这位专家仍然表达了对全面禁止核试验条约(CTBT)可能面临风险的担忧,原因是特朗普政府有可能恢复爆炸性试验。
同样,他们质疑特朗普对不扩散体制的承诺是否稳固,特别是在涉及朝鲜半岛政策时。
这种担忧得到了另一位专家的认可,他提到最近被任命为国防部政策副部长的埃尔布里奇·科尔比,过去曾表示支持韩国获得核武器。
他们还指出,第一任特朗普政府的谈判代表在双边会议期间“冒犯了”中国一方,当时中国当时确实愿意探讨军控问题。
从乐观的角度来看,一位专家提到了2017年中国与美国成功合作,从加纳原子能委员会检索富含铀的材料的任务。
他们希望类似的合作工作能够建立信任,为双方在核问题上的合作提供基础。
信心建设将是军控或缓解紧张局势任何进展的关键;我所访谈的大多数专家都对双边安全动态的大局趋势表达了关切。
有专家指出,随着关系的恶化,美国政府似乎只能够以军事方式与中国沟通。
换句话说,焦点越来越多地集中在军事发展上,以威慑中国,而外交和稳定关系的重申则被边缘化。
据一位专家表示,这符合核武器国行为非理性的更大趋势。
例如,在2022年1月所有五个核大国领导人反对核战争和核威胁的声明后,俄罗斯几个月后对乌克兰发出了核威胁,而美国则在菲律宾部署了核能力中程导弹。
这两个发展令中国极为担忧。
战略影响
美国官员和分析人士提出的主要问题是,中国的核武器扩张是否确实表明了战略的变化;他们认为,必须发生某种变化才会促使这种增长。
在非政府分析人士和学者之间,关于这一“某种事情”可能是什么的讨论也很活跃。
学者们提出了与更大军备相关的许多可能目标,包括在非核领域从美国提取更大让步、获得更高的政权地位、从不首先使用转向可信的核武器首次使用威胁,以及更安全的二次打击能力。
总体而言,我所采访的中国专家认为,北京并未改变核武器在其战略思维中的角色,也未降低核使用的门槛。
他们还拒绝了中国核武器增长意味着其长期无先使用政策发生改变的想法。
一位专家表示,报告中的核弹头数量与中国过去保持的核战略并不相悖。
在上述理论中,中国专家对美方的损害限制能力的担忧以及其希望巩固二次打击能力的立场最为可信。
维护二次打击能力,一位专家指出,是中国核战略的核心,而弹头数量的增加并未改变这一点。
该专家建议,美国的导弹防御及其他损害限制措施应考虑到中国对其报复能力脆弱性的担忧。
尽管一些美国媒体评论认为早在2012年中国可能已试图使其核战略更加激进,但进一步的分析表明,这一观点基于对中国官方消息源和非权威的二次来源的误读。
在这一主题上,前述专家表示,一般并没有显著的中国研究人员或专家支持转向更具攻击性的核教条。
然而,另一位专家提到他听说的一种理论,即针对损害限制能力的应对。
由于逐渐增加少量核弹头的做法面临着美国的导弹防御或常规打击能力使这些新增弹头的效用降低的风险,因此或许大量一次性增加许多核弹头的目的是要跃过这些美国能力,以确保长远的二次打击能力。
裂变材料
除了有关战略变化的理论外,中国已经制造和计划制造的核弹头数量尚不明确。
五角大楼估计中国目前大约有600枚核弹头,预计到2030年将超过1000枚。
尽管拥有这样的数字十分艰难,考虑到对中国军方钚库存的先前估计,五角大楼表示,中国“可能”会从2024年投入使用的快中子增殖反应堆中获取所需的额外钚。
尽管公众承认快速反应堆的扩散风险,但其他国际专家质疑中国是否会计划从一种效率更低、可靠性不高的新技术中获取其钚。
作为一个被承认的核武器国家,中国有权重启其在1980年代中期停止的武器级钚生产。
此外,一位美国专家告诉我,他认为如果将快中子增殖反应堆中的钚用于核弹头,可能需要对弹头设计进行改变。
在这一主题上,一位中国专家表示,中国分析人士对五角大楼高估中国核弹头数量感到“困惑和恼火”。
虽然未被告知中国核武库的确切尺寸,但该专家认为美国应该知道,中国“没有足够的裂变材料来满足该预期”,指的是五角大楼的估计。
至于额外钚将来自快速增殖反应堆的想法,这位专家持怀疑态度,认为这对中国决策者而言是个复杂且不务实的途径。
总体来说,很难相信中国会自愿为其核武库的那么重要的事情引入更多的不确定性。
北京的决策并非在真空中发生
尽管很难预测特朗普政府会有怎样的表现,距其四年任期还不到一个月,但任何与中国的核风险降低或军控方面的接触都不应假定北京的优先事项已发生转变。
尽管特朗普显然不喜欢国际条约和组织,然而,要在军控方面取得有意义的进展,仍需通过全面禁核试验条约和裂变材料切割条约等条约进行。
同样,美国必须承认其在推动中国核武器库扩张方面的作用。
在某些时候,美国政府和许多独立分析人士似乎更倾向于相信中国军备的增长意味着其核战略已经转向更具攻击性。
但另一种可能性——即中国已决定因美国改善的损害限制能力而加强其二次打击能力——显得更为可信。
然而,正如承认中美核武库间的相互脆弱,似乎这也是美国方面很难接受的事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