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奥委会面临新疆人权危机考验

图片源于:https://www.latimes.com/opinion/story/2021-02-11/beijing-olympics-2022-human-rights-abuses

去年九月,五家国际劳动审计公司宣布,由于中国政府的控制和压制,使得确定工厂是否使用强迫劳动变得极其困难,他们将无法继续帮助公司审计其在中国新疆地区的供应链。

与阿迪达斯、耐克和Gap等公司相关的可持续发展监测联盟——更好的棉花倡议,称新疆是一个“无法操作的环境”。

这一现实为国际奥委会在朝着2022年冬季奥运会前进时提出了一个关键问题:它将如何按照联合国标准进行人权尽职调查?

如果没有这样的审查,奥林匹克领导者将难以确保在西北中国新疆地区生产的商品没有使用强迫劳动,这些商品上带有国际奥委会注册的交织的奥运会标志。

对此进行深入的关于中国人权侵犯的调查,以及2022年奥运商品的生产过程,可能是国际奥委会在奥运会之前最后也是最好的一次机会,用以解释他们将如何应对在中国举办奥运会的声誉风险。

这种潜在的损害甚至比2008年北京奥运会更严重,当时京奥被用来“体育洗”中国的国际形象。

中国对新疆1300万少数民族维吾尔族及其他土耳其穆斯林的虐待,与庆祝人类成就与尊严的奥运理想形成鲜明对比。上周,美国参议院提出一项决议,呼吁国际奥委会将2022年奥运会主办权收回,除非中国“解决其严重而多次的人权侵犯问题”。

超过180个国际人权组织也呼吁抵制这届奥运会,欧洲国家首次自1980年代以来也在考虑退出奥运会。

与此同时,中国政府则在国内加大压制的背景下,利用奥运会重塑其国际形象,以改善与其他国家的关系。

为了获得举办2008年夏季奥运会的权利,中国政府做出了许多承诺以改善人权。然而,承诺被抛弃,中国利用奥运会作为加强其国内安全机制和扩大监控的催化剂。

维吾尔族及其他土耳其穆斯林少数民族长期受到中国国家镇压。

自2014年起——在中国获奖2022年冬奥会的前一年——北京对该地区实施了日益严厉的打压,导致超过100万人被囚禁在被称为“政治教育”营和监狱中。

留下的无数儿童被置于国家运营的孤儿院和寄宿学校中,接受政治洗脑。中国对维吾尔族穆斯林在新疆的出行施加了严厉的控制,采取例如居家监禁、技术驱动的大规模监控和强迫劳动项目等手段。

这些都是前所未有的严重系统性人权侵犯,即使在中国内部也是如此。

国际奥委会常常宣称,奥运会是“向善的力量”,但在自冬季奥运会颁给中国近六年后,中国官员加大了全国范围内的侵害。

中国政府已拆除了新生的公民社会团体,打击劳动权利活动家,加重对新疆和西藏的镇压,并剥夺了香港的基本自由。

尽管媒体自由是奥运主办国的核心要求,但中国当局已加强了对国内媒体和互联网的控制。

政府的“伟大的防火墙”——一个大规模的在线审查系统——以及中国境内的国有媒体阻止了任何有意义的批评和新闻报道。

中国使得国际记者越来越难以连接虚拟私人网络,这些是国际记者工作所依赖的工具,北京还迫使许多为主要媒体机构工作的国际记者离开。

如果国际奥委会真的希望成为中国的“向善的力量”,其可以做的事情还有很多。

2017年,奥林匹克领导者在与主办城市的协议中加入了与联合国《商业与人权指导原则》相一致的人权要求。

尽管在新的人权语言被采纳之前,北京获得了冬季奥运会主办权,但在以后的主办城市合同中的“操作要求”仍允许国际奥委会与北京协商人权保护和标准。

借此杠杆,国际奥委会应该立即进行有效的尽职调查,以防止可能与奥运会、其产品或服务直接相关的人权侵犯。

它还应识别出伤害风险最显著的领域,例如使用强迫劳动在新疆生产奥运产品的情况,并将处理这些案件作为优先事项。

当西藏、维吾尔族、香港和中国的受害者在十月对国际奥委会领导者谈及在中国拘留中遭受的监禁、酷刑、强制失踪和家庭成员死亡时,国际奥委会冷淡回应,称“授予奥运会主办权给国家奥委会并不意味着国际奥委会同意该国的人权标准。”

国际奥委会主席托马斯·巴赫在去年秋季的一份声明中表示,奥运会“可以为一个尊重相同规则和彼此的世界树立榜样”。

然而,中国当局正通过无视主办规则树立相反的榜样,而国际奥委会似乎又要允许北京再次逃脱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