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不是世界的尽头》:一场充满荒谬和幽默的小说之旅

乔纳森·帕克斯-拉梅奇的最新小说《这不是世界的尽头》,以2044年洛杉矶的一个婴儿洗礼派对为背景,描绘出一位名叫梅森·道恩的白人同性恋艺术家的疯狂一天。

梅森似乎拥有一切:一个充满活力的丈夫,奢华的豪宅,以及一个即将出生的孩子。 然而,随着一天的展开,一种神秘的粉红色雾气开始在洛杉矶蔓延,导致人们失去理智,暴力事件激增。

这部小说巧妙地致敬了维吉尼亚·伍尔夫的经典作品《达洛维夫人》,而梅森的角色则被置于一个更加荒诞和极端的时代背景下。在这个充满快节奏与科技的未来世界中,梅森身处于一场涉及亿万富翁、虚拟现实和丧尸末日的狂欢中。

梅森和他的丈夫尹浩·金通过代孕妈妈阿斯特里德准备迎接新生儿,而他们的生活充斥着对金钱的无意识追求。每个月一万美元的租金,每场派对十万美元的预算,在小说中,这些因素不仅突显出他们的富裕生活,还反映了对更广泛社会不平等和气候变化的深刻担忧。

随着故事的发展,梅森的奢华生活逐渐暴露在现实的残酷面前。正如梅森与他在虚拟BDSM地下室中的“主”Vex进行的训练一样,他被迫面对自己的特权与责任。小说中,突如其来的粉红色雾气成为了未来世界混乱的比喻,揭示了人们在面临深刻社会危机时所表现出的脆弱与疯狂。

梅森的婴儿洗礼派对是一场极具讽刺意味的社交事件,最终却酿成了惨重的后果。洗礼派对的混乱为他带来了意想不到的谋杀指控,而他的家人则在混乱中消失,开始了一场理想化的田园共生生活。

在作品的后半部分,剧情的视角转移到梅森的好友家中,孩子加布里埃尔成为了新故事的焦点。尽管在共享的安宁生活中,波澜不惊的日子充满了幻想,但外部的军事威胁不断逼近。小说通过展现加布里埃尔的无邪以及孩子对未来的畅想,反映出即使在困境中也能够找到希望的微光。

《这不是世界的尽头》将幽默与绝望结合得天衣无缝,深入探讨了后代的意义:我们生育孩子是为了什么?是希望的寄托,还是抱怨的借口?在当今的全球环境危机与社会动荡中,这些问题显得尤为重要。

最终,帕克斯-拉梅奇并没有给出明确的答案,而是通过加布里埃尔的纯真与想象力,向读者传达出希望的可能性,即便在最黑暗的时刻,想象依然可以存在,正如梅森在大学时所思考的那样“世界已经着火了,又有什么意义去避免直白?”

这本书是一场狂欢的荒诞旅程,抨击了当代社会的种种不公,同时也提醒我们在绝望的现实中何以寻找乐趣和希望。

图片源于:https://www.latimes.com/entertainment-arts/books/story/2025-05-30/its-not-the-end-of-the-world-review-jonathan-parks-ram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