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私人月球探测器再次坠毁,商业登月之路受挫

日本东京公司ispace的私人月球探测器于周五在尝试着陆时坠毁,这标志着商业月球探索的又一惨痛教训。

ispace在失去与着陆器通信几个小时后宣布此次任务失败。

飞行控制员紧急努力恢复联系,但并未收到回应,并表示将结束此次任务。

通信中断发生在航天器计划着陆前不足两分钟的时间内,此前其从月球轨道的下降似乎一切正常。

公司首席执行官兼创始人高田武士对所有为此次任务付出努力的人表示道歉,这是ispace的第二次月球失败。

两年前,该公司的首次月球探测也以坠毁告终,这次的继任者被命名为“韧性”。

“韧性”载有一辆迷你探测车,计划在月球表面收集土壤,并放置一座瑞典艺术家的玩具大小的红色房子。

公司官员表示,关于两次任务是否由于相同的问题而宣告失败,目前还为时尚早。

“这是我们第二次没有成功着陆。因此我们必须非常认真地对待这一问题。”高田告诉记者。

他强调,该公司将继续推进更多的月球任务。

初步分析表明,用于测量高度的激光系统运行不正常,导致着陆器下降速度过快。

“基于这些情况,目前假设着陆器可能在月球表面发生了硬着陆。”公司在声明中表示。

与此同时,自2019年以来,商业航天公司将月球作为目标,但在这一过程中,有更多的失败案例出现。

“韧性”于1月从佛罗里达发射,经历了一段漫长而曲折的旅程,最后在上个月进入月球轨道。

它与Firefly Aerospace的“蓝色幽灵”搭乘SpaceX的火箭一同发射,而后者在3月成为第一家成功着陆月球的私人公司。

另一家美国公司Intuitive Machines也在“蓝色幽灵”之后几天抵达月球,但其高耸的着陆器在月球南极附近的一个陨石坑内坠毁,并在数小时内被宣告失联。

“韧性”原本计划着陆在月球的较为平坦区域,尽量选择较少有岩石的地点,目标设置在位于近端北部的寒冷海(Mare Frigoris)中。

该地区有许多陨石坑和古老的熔岩流。

根据计划,7.5英尺高的“韧性”预计在数小时内传回图像,并计划在本周末将附带的探测车降落在月球表面。

ispace的欧洲制造探测车名为“坚韧”,重约11磅,搭载高清摄像头进行探索,并配备铲子用于收集部分月球土壤,以便NASA的科学研究。

该探测车将紧贴着陆器移动,以每秒不到几厘米的速度在月球表面绕圈,能够从着陆器的身边行驶最多达三分之二英里,并应在为期两周的日照时段内保持正常运行。

除了进行科学技术实验外,探测车还增添了一丝艺术气息。

其中载有一座小型瑞典风格红色小屋,带有白色装饰和绿色门,由创作者Mikael Genberg设计,计划放置在月球表面。

在着陆前的几分钟,高田向所有人保证,ispace已经从首次失败的任务中吸取了教训。

“工程师们尽了最大的努力”,他说,以确保这次的成功。

他将此次月球探测视为“向更大着陆器进军的垫脚石”,该着陆器计划在2027年发射,并将与NASA合作。

ispace与其他企业一样,面临着有限资金,无法承受重复的失败,ispace美国子公司的首席工程师Jeremy Fix在上个月的一次会议上称。

虽然未透露此次任务的具体成本,但公司官员表示该成本低于上次超过1亿美元的任务。

其他两家美国公司也计划在年底前实现月球着陆:杰夫·贝索斯的蓝色起源公司和Astrobotic技术公司。

Astrobotic的首次月球着陆器在2024年未能抵达月球,最终从地球大气层坠毁。

数十年来,政府之间的竞争一直主导着月球探索。目前只有五个国家成功实现了机器人月球着陆:俄国、美国、中国、印度和日本。其中,只有美国成功将宇航员送上月球;在1969年至1972年间,共有12名NASA宇航员登上月球。

NASA预计明年将派遣四名宇航员绕月飞行。

此外,计划在一年多以后,首次重新实现载人登月,而此次任务将使用SpaceX的星舰从月球轨道一直运送至月球表面。

中国则计划在2030年前实现载人月球着陆。

图片源于:https://www.npr.org/2025/06/06/nx-s1-5424751/private-lunar-lander-from-japan-crashes-into-moon-in-failed-miss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