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安迪·沃霍尔在伊朗的戏剧氛围

在一个静谧的灰色酒店房间里,打开的玻璃门展现了伊朗北部埃尔布尔士山的壮丽景色。

在外面,一位孤独的身影安静地品尝着咖啡,沉浸在眼前的风景中。

当他惊讶地发现我们注视着他时,他迅速藏起自己,进行了系列滑稽而夸张的姿态,最后才正视我们。

这位身披熟悉白发的身影自我介绍为美国著名波普艺术家安迪·沃霍尔(亚历克斯·米尔斯)。

他以幽默的方式欢迎我们进入布伦特·阿斯卡里的《安迪·沃霍尔在伊朗》,并为我们讲述了沃霍尔的生活和作品——包括他在1976年德黑兰进行的短暂拍摄经历。

沃霍尔以其鲜艳的色彩和对比、流行文化图像而闻名,并在20世纪的波普艺术运动中扮演了开创性的角色。

尽管他在艺术上取得了巨大成功,人们普遍认为他是一个与政治无关的艺术家,既批判西方消费主义,又同时从中获利。

阿斯卡里的戏剧幻想了一个沃霍尔访问伊朗的情景,在他为国王的妻子法拉皇后拍摄宝丽来照片的过程中,设想了他可能遇到的种种经历。

沃霍尔作为一个神秘而极具标志性的人物,实在值得深入探讨,但阿斯卡里对沃霍尔既有的知识并不感兴趣,而是在探讨那些未知的部分——即沃霍尔的中立世界会如何崩塌。

本剧由塞尔日·赛登执导,挑战观众思考两件事情:身为西方消费文化的象征,沃霍尔将艺术和理念带到西方之外究竟意味着什么,以及“虚假与真实之间的界限在哪里。”

尽管戏剧的主题显然围绕沃霍尔展开,但这位艺术家并不是故事的英雄。

当安迪的房门被敲响——“客房服务!”——另一位角色走上舞台,这是一位年轻的伊朗学者法尔哈德(内森·摩赫比)。

在一些尴尬的寒暄之后,法尔哈德突然对毫无防备的安迪举起了手枪,原本平静的酒店房间瞬间变成了扣人心弦的劫持现场。

在此过程中,阿斯卡里的角色逐渐揭示了他们各自在信仰和不安全感中的一系列个人矛盾。

尽管安迪被誉为艺术家,但他同时也自私且容易被操控。

年轻的激进分子法尔哈德虽在美国求学时期沉迷于西方文化,但也对此充满警惕。

尽管批判沃霍尔所说的人人能获得的“15分钟的名声”,法尔哈德对名声的渴望依旧存在。

在这些矛盾中,两位男性逐渐发现彼此之间比预想中更多的共同点。

《安迪·沃霍尔在伊朗》在现实与悬浮现实之间跳跃,是一个典型的“别以封面判断一本书”的叙述。

可惜的是,剧本往往缺乏细腻之处,依赖于解释性的历史叙述和发展不足的情节。

偶尔穿插打破第四面墙的讲授,似乎是对观众的直接讲解,而非与之对话。

关于伊朗与美国关系的历史课虽富有启发性,但即使在简短90分钟的时长内,《安迪·沃霍尔在伊朗》有时仍显得拖沓,尽管设有劫持情节,却缺乏推动情节发展的悬念,更多的是强迫的紧密合作和关于西方艺术与政治的快速讨论。

然而,阿斯卡里的剧作依旧值得赞赏且充满温情,莫赛克剧院的制作在顶尖设计团队的助力下获得成功。

安德鲁·科恩的单色调布景设计用沃霍尔作品的图像和物品框架出德黑兰酒店房间——特别是他的摄影和录像工作。

寒冷的花岗岩色墙壁、布里洛盒子和铝材被阿尔贝托·塞加拉的灯光设计带来的温柔氛围所抵消。

耶安内特·克里斯滕森的70年代复古服装增强了制作的生动、凉爽美学,而莫娜·卡斯拉的投影则为开场场景的故意无菌性增添了视觉效果。

沃霍尔曾经相信,我们可以在平凡中找到美。

这出戏提醒我们,尽管每个人可能总有一天获得15分钟的名声,但背后发生的事情才是最重要的。

莫赛克剧院的《安迪·沃霍尔在伊朗》,由布伦特·阿斯卡里编剧并由塞尔日·赛登执导,将于7月6日在阿特拉斯表演艺术中心上演。mosaictheater.org。$70。

图片源于:https://washingtoncitypaper.com/article/765798/life-imitates-art-in-andy-warhol-in-ir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