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今年初DeepSeek推出以来,从脱口秀主持人到国家元首,大家对美中之间的人工智能竞赛都有各自的看法。
这些讨论主要集中在时间表、计算能力和出口管制方面,而对人工智能领导力的真正含义、技术治理以及人工智能的全球应用对人类和国家的影响却鲜有探讨。
《远方世界》与多位专家进行了交流,探讨了技术快速发展带来的更广泛的社会、经济和伦理后果,以及这两大国之间的人工智能竞赛。
—— Timnit Gebru,美国分布式人工智能研究所创始人
“大家都希望参与这场竞赛,而不是退后一步,认真思考一些声明是否真实,以及我们所走的道路是否有利于创新。我认为这是一场自我贬值的竞赛。
我们所看到的炒作是什么?现实又是什么?即使是DeepSeek,关于推理能力的主张也令人质疑,而我们对一些基准测试的理解也不够明确。
具体来说,某一特定基准的高性能是否真的意味着这些模型在正确进行推理?因此,目前存在大量误导性的主张。
让我担心的是,这将进一步推动美国说我们必须在与中国的竞赛中获胜,因此公司和美国应该面临绝对没有限制的状况——这意味着更多的数据盗窃,以及对这些模型产生后果的绝对缺乏监督。”
—— Sameer Patil,印度观察研究基金会安全、战略与技术中心主任
“在全球人工智能竞赛中取胜,远不止于在国内实现创新和工业整合的领导地位。它还包括为人工智能发展全球技术标准的认可,也许更关键的是,底层的治理框架。
虽然印度尚未确立为主要的人工智能技术生产国,但其作为显著采用者的地位正在迅速凸显。
在很大程度上,印度仍然是人工智能创新的消费者,而非创造者。前进的道路不在于复制美国或中国的模式,而在于培养本土等同于ChatGPT或DeepSeek的平台。
幸运的是,印度拥有大量年轻且高技能的工程师,成为未来人工智能创新的基础。”
—— Irene Solaiman,美国Hugging Face全球政策负责人
“美中之间的竞赛往往被解读为争夺AGI(通用人工智能)或技术栈的竞争。也存在应用部署上的竞争,某种程度上,可以称之为全球生态系统的竞赛,因为中国开发的系统,特别是开放权重模型,率先在全球得到部署。
我将这种竞赛看作是多年来不同文化价值观的汇聚。
中国开发的模型,如DeepSeek和Qwen,确实展现出不同的价值观,并对内容进行不同的限制。
对于受到这种竞赛影响的人们来说,越来越需要不仅仅构建和部署优秀的系统,还需要便宜且可获得的人工智能。DeepSeek的R1模型改变了西方和中国开放源代码的讨论,这些便宜、强大且高效的模型更易于在全球范围内部署。
在Hugging Face上,我们观察到如Qwen和DeepSeek这样的模型受到了欢迎,因为它们可轻松使用并运行。Meta的Llama团队以及OpenAI即将推出的开放权重模型表明美国在满足用户、研究和商业需求上取得进展。我还注意到,欧洲及其他生态系统在DeepSeek的崛起中变得更加积极竞争,尤其是在模型训练方面。从某种意义上说,这种朝着更好、更便宜模型的竞争是积极的!”
—— J.S. Tan,麻省理工学院博士生与Value Added通讯作者
“自2021年以来,中国政府已试图将科技发展从‘软科技’(如电子商务、食品递送和社交媒体)转向‘硬科技’,如先进制造和可再生能源。
事实是,真正具有推动人工智能创新和扩散能力的仍然是那些互联网巨头,而这可能并不是北京所设想的。我想,对中国国家来说,赢得人工智能竞争不在于提升WeChat或其他消费应用的人工智能功能,而更多的是提升工业生产力。”
—— Ramesh Srinivasan,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信息研究教授,“超越山谷”一书的作者
“DeepSeek的时刻表明,双方在对待人工智能方面采取了截然不同的方法。
它显示了以极少的资源可以做很多事,而我们却在巨额投资以及民族主义人工智能的理念中自我伤害。
中国的方法显得远远少花钱。
我们还需问,是否我们真的想要这样的未来?这其中有多少是完全被过度投机的炒作?大型科技公司已经主宰这一切,而被明显排除在外的则是庞大的其他人群。
世界大部分人口被忽视,继续至少面对数据的收集,而未得到披露或补偿。这种设定、框架和宣传的方式都极其不透明。
政治和经济权力直接与谁控制这些技术的权力相挂钩。
从短期来看,这将导致我们看到一种可能对社会存在歧视的系统进行规范或普遍化的趋势。而这种竞赛可能进一步巩固并扩大经济不平等,造成比以往更严重的脆弱性,影响到经济安全或稳定工作。”
—— Dang Nguyen,澳大利亚RMIT大学自动决策与社会杰出中心研究员
“赢得人工智能竞赛的想法更多地反映了一种地缘政治幻想,而非一个可衡量的终点。
这场竞赛不仅仅关乎构建更好的模型;它还涉及到出口这些模型的构建、维护与盈利的条件。
在这个意义上,‘胜利’并不一定是为了全人类的利益。
我们不应当是旁观者,看着一场希望好人胜出的斗争,任其发展。
处于竞赛领先地位意味着不仅控制人工智能的研发,还掌握制约其他国家——特别是全球南方国家——的基础设施和经济架构,这可能导致剥削性平台依赖,外包标注工作,以及主权妥协。
在东南亚、非洲和拉丁美洲,陷入这种竞争往往意味着要面对与人工智能相关的基础设施的涌入:云计算、数据中心、初创公司投资。
这些地方几乎没有空间来塑造人工智能的部署,使其反映本地的社会经济或政治现实。
这些地区的政府和公司越来越被鼓励去 align (对齐)以规模、优化以及平台整合的逻辑——通常是以牺牲公共利益技术或更加基础、扎根的人工智能应用为代价。这可能会使小型参与者边缘化,加剧现存不平等,并扼杀那些不符合美国或中国人工智能治理愿景的替代方案。
人工智能竞赛的隐喻……误导我们让人以为,未来的人工智能的关键在于谁构建了最强大的模型。
实际上……关键在于两国之间的竞赛如何将世界其他地方重组为一个数据、劳动力、合规和期望的供应链。”
—— Aakrit Vaish,前印度人工智能使命顾问、Haptik会话人工智能公司的创始人
“真正成为这个竞赛的玩家,意味着拥有基础技术堆栈——计算、数据和基础模型,并不仅仅是在国内增长,而作为全球出口引擎来使用。
毫不奇怪,美国和中国都在全力以赴。
很容易说,印度应该以同样的水平进行竞争。但这不公平。我们的每人收入是这两个国家的一个小部分,这意味着我们的国家优先事项也应不同:食品、住房、医疗、基础设施。
所以今天,印度并不是人工智能竞赛的核心竞争者。但作为消费者和开发者,我们是关键参与者。
作为消费者,印度的规模使其成为最大的人工智能采用市场之一——15亿人口、10亿互联网用户和深度的数字渗透。
作为开发者,印度 unmatched 的技术人才正在为全球公司构建人工智能解决方案。
我们可能还没有在构建基础模型或拥有大规模计算上占据主导地位——但我们正在参与这个游戏。
随着正确的投资与战略清晰度,我们可以加深这一角色。”
—— Kashifu Inuwa Abdullahi,尼日利亚国家信息技术发展局局长
“人工智能领导力不仅仅取决于计算能力;更在于包容性、相关性和负责任的治理。
对尼日利亚而言,优先事项是培养人才,开发反映当地背景的小型语言模型,并制定保护我们数据和价值观的框架。
我们将人工智能视为加强公共服务、推动创新的机会,并确保非洲人在塑造这一技术的全球方向中扮演重要角色。”
—— Jeffrey Ding,美国乔治华盛顿大学政治学助理教授,“技术与大国崛起”的作者
“在评估美国和中国是否在人工智能竞赛中领先时,第一步是明确赢得比赛的真正含义。在人工智能领域的技术领导力在于哪个国家能够将这一通用技术在整个经济中扩散和传播,从而实现广泛的生产力增长。
在这种框架下,不足为奇的是,中国拥有接近创新前沿的领先公司——DeepSeek,但创新能力的差距并不是最重要的因素……美国在将人工智能大规模扩散的马拉松中处于非常有利的位置。”
—— Sayash Kapoor,普林斯顿大学信息技术政策中心的博士生,以及“人工智能蛇油”一文的合著者
“两国之间的技术差距实际上非常小。
中国的人工智能公司在模型能力上最多相差6到12个月。
这不应该让人感到惊讶——人工智能知识迅速在国际间扩散,许多中国公司在这个领域快速迭代。
许多人工智能分析关注于AI模型的能力,作为判断哪个国家处于领先地位的简便指标。这常常是哪个国家可能更好地从人工智能中获益的替代指标。
但人工智能在整个经济中的采用程度,远比仅仅构建更好的模型更为重要。在这方面,人工智能分析应该更加关注扩散,而非创新。”
—— Paul Triolo,DGA-Albright Stonebridge Group技术政策负责人兼合伙人
“关于美中之间竞赛的叙事只能走到某种程度。人工智能是一种赋能技术,从经济层面来看,最终将渗透到商业和贸易的各个方面,没有人真正思考谁在竞赛中获胜。
美国、五G或办公软件的竞赛中,有谁在获胜吗?
但这确实是一场大国竞争,越来越多的人在讨论,哪个国家——而不是公司——将达到人工超级智能,将在军事、经济等各个领域的互动中获得决定性战略优势。
先行者,对于这个范式而言,将是零和游戏,胜者通吃。
不清楚中国是否想参与这一游戏,而美国及其国安机构显然想。
对北京而言,人工智能主要被视为经济增长的工具,而非军事或经济支配或霸权。
美国国家安全机构与领先的人工智能实验室密切合作,继续发出信号,强调阻止中国率先达成先进人工智能是绝对优先事项。
这导致与北京在多个层面上发生摩擦,从而在全球治理先进人工智能模型和应用的努力中造成重大附带损害,最终增加了围绕台湾的风险,以及全球对人工智能模型及其应用的监管措施。
这两国的企业正身陷其中,而在世界其他地方,大多数国家和公司只能静观其变,希望在这场大象搏斗中不受重创。”
—— Alvin Wang Graylin,科技创业者与斯坦福大学数字研究员
“目前还没有人工智能战争或竞赛;如果我们继续这样做,将会引发战争。
认为美国比中国领先五年,并通过制裁就可以阻止他们的进展,从而永远保持领先地位的信念,是一种危险的迷思,不仅无效,也不值得追求。
通过助长人工智能竞赛,我们将加剧全球对计算资源的限制,限制用于训练的数据的量与代表性,导致我们对世界的理解次优偏见,增加不法行为者滥用的危险,减缓利益的扩散,并提高将这一竞赛升级为全面或核战争的风险。”
图片源于:https://restofworld.org/2025/us-china-ai-race-global-stak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