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成功发射多颗小型探测器 测试月球及地月轨道通信技术

赫尔辛基 — 中国于2024年3月成功发射了几颗小型航天器,进入了专门的月球和地月轨道,以测试计划中的地月基础设施所需的通信、导航和轨道动力学技术。

中国的DRO-A和DRO-B探测器在2024年3月发射后,由于上级火箭段故障,通过一系列操作成功救援,于同年8月进入预定的月球远月逆行轨道(DRO)。同时,Tiandu-1探测器与2024年发射的Queqiao-2月球中继卫星一起,也成功进入了月球轨道。

官方更新和业余追踪显示,DRO-B和Tiandu-1已经被送入特定的地月共振轨道。DRO-B在3:2共振轨道上运行,意味着它绕地球完成三圈的时间正好是月球绕地球完成两圈的时间;而Tiandu-1则处于3:1共振轨道。

这些航天器及其轨道用于验证中国计划中的Queqiao星座的关键技术和操作。该系统旨在建立全面的通信、导航和遥感,以支持地月活动,包括在各种轨道和地月拉格朗日点建立资产。中国已经利用其中一个拉格朗日点来推动月球背面着陆任务的实施。

根据中国深空探测实验室(DSEL)在5月27日的社交媒体发布,Tiandu-1于5月22日进入自己的3:1共振轨道。

DSEL表示:“其飞行数据将为轨道维护与控制、自主导航以及复杂引力环境下航天器的导航等技术研究提供重要支持。”

业余卫星追踪者斯科特·蒂利(Scott Tilley)对此进行了验证,发现该航天器以9天的周期处于3:1共振轨道。该航天器还被小行星观察者发现,并被指定为初步物体A11npTg,随后确认其为Tiandu-1。

DSEL还声称这是第一颗进入该轨道的航天器,但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的星际边界探测器(IBEX)曾在类似但并不完全相同的轨道上运行过。

蒂利还发现,DRO-B最初是用来测试在月球远月轨道中的通信和导航,但它现在已经处于3:2共振轨道,并正在进行地月拉格朗日点L3、L4和L5的巡游,这些是由于地球和月球的引力影响而形成的重力稳定区域,未来可能会承载基础设施。

DSEL,也被称为天都实验室,负责Tiandu航天器的运行。DSEL提到Tiandu-1任务时表示,验证这一轨道具有“对未来地月空间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要意义”。

尽管任务总体上取得了成功并得到救援,依然存在一些问题。蒂利依据他的观察指出,DRO-B并不是一直处于活跃状态。他提到,DRO-A和DRO-B的救援过程表明,由于发射上级火箭段的问题,两个探测器的太阳能板均遭到损坏,这可能是导致DRO-B不时失效的原因。

蒂利还追踪了Tiandu-2,这颗与Tiandu-1一起发射的航天器可能偏离了原定轨道,且出现其他问题。“它正在旋转,”蒂利在一次观察中提到。“并不是所有这些任务都顺利。”DSEL并未更新Tiandu-2的运营情况。

此外,中国还有Queqiao-1和Queqiao-2卫星在月球轨道上运行,后者将支持中国于明年发射的下一次着陆任务Chang’e-7以及2028年至2029年间的Chang’e-8任务。这两项Chang’e任务将瞄准月球南极。

图片源于:https://spacenews.com/china-lays-foundation-for-cislunar-infrastructure-with-spacecraft-in-novel-lunar-orbi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