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尔苏拉·冯德莱恩对中国的强硬立场:欧盟与中国关系面临挑战

随着布鲁塞尔的夏季来临,新的趋势显现:鸽子已经不再,鹰派思维再度占据主导。

在经历了数周暗示与中国外交关系缓和的征兆后,欧盟委员会主席乌尔苏拉·冯德莱恩在七国集团(G7)峰会上突然转变立场,对北京发起了猛烈攻击,称其对待贸易伙伴的“主导、依赖和敲诈模式”令人不安,包括对欧盟和美国的影响。

冯德莱恩在发言中明确表示:“中国在很大程度上表现出了不愿意遵守基于规则的国际体系的约束。”

她接着说道:“当其他国家开放市场时,中国则专注于削弱知识产权保护,向全球制造业和供应链的主导地位投放巨额补贴。这不是市场竞争,而是有意的扭曲。”

欧盟委员会主席明确指出,全球贸易体系中“最大集体问题”的根源在于中国在2001年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

北京加入WTO备受争议,因为这让国际市场涌入了一波低成本出口商品。这一接纳被与所谓的“中国产业冲击”联系在一起,导致欧盟和美国的制造业工作岗位出现大幅下降。

在G7峰会上,冯德莱恩警告称,一场“新的中国冲击”正在酝酿之中。

这场解释直言不讳的抨击展现了委员会主席的心态、愈发的烦恼与无奈。在许多方面,这种立场回归了她第一届任期内的鹰派态度。在那时,她曾著名地提过“去风险化”的概念,意在削减中国可能利用的脆弱依赖关系。

对此,北京迅速作出反击。中国外交部发言人郭嘉坤称冯德莱恩的言论“毫无根据且带有偏见”。

然而,郭并没有错过提供新的橄榄枝的机会。他表示:“中国准备与欧盟加强沟通和协调,妥善处理贸易分歧,实现双赢与共同繁荣。”

“话虽如此,我们坚决反对任何试图损害中国发展权利的行为,或以牺牲中国利益为代价来宣扬自身的权益。”

重启不曾实现的尝试

这样的和解努力符合了北京对欧盟的“魅力进攻”。外交官称,此次努力源于美国总统唐纳德·特朗普施加的破坏性政策,其对盟友和对手都实施了惩罚性关税。

随着西方联盟即将面临裂痕,中国采取了多项措施,以迎合布鲁塞尔,包括在即将举行的欧盟-中国峰会前解除对立法者的争议性制裁。

上个月,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赞扬了双边关系50周年,并称此为“开启更加美好的未来”之际。

对此,冯德莱恩回应道:“我们仍致力于深化与中国的伙伴关系。 一个基于公平和互惠的平衡关系符合我们双方的共同利益。”

但在她的G7发言中,与特朗普同在场时,这一承诺的缺失显而易见。相反,她的鹰派立场得到充分释放。

她发言的核心是北京近期决定限制七种稀土材料的销售,这被她形容为“贸易的武器化”。

中国在稀土领域几乎垄断,掌控全球约60%的供应以及90%的加工和精炼能力。这些材料对于建设尖端技术至关重要。虽然这些限制近期已经有所缓解,冯德莱恩警告称“威胁依然存在”,并呼吁G7团结一致,加大对中国的压力。

稀土问题只是造成布鲁塞尔和北京之间显著分歧的冰山一角。过去几年来,欧盟对中国制造的电动车征收高额关税,排除中国公司参与公共医疗器械招标,将华为和中兴列为5G网络的“高风险供应商”,并对工业补贴的可疑使用展开调查。

此外,欧盟还指责北京进行大规模的外交信息操控和干扰(FIMI)、侵入国家机构、加剧台海军事紧张局势、侵犯维吾尔人民的人权,并作为俄罗斯入侵乌克兰的“关键助推者”。

尽管欧洲各方高呼,习近平却坚定支持与弗拉基米尔·普京的“无限制”伙伴关系,这在整个欧洲引发了极大的失望和愤怒。

战略研究院的高级研究员诺亚·巴尔金谈到,若中国没有实质性的让步,将错失冯德莱恩在特朗普上任后所提供的机会,他表示:“冯德莱恩在G7峰会上对中国的直言不讳,正是对北京刚愎自用的反应。除非中国显现出愿望来解决欧洲的担忧,否则7月底的峰会不太可能产生任何实质性成果。”

“欧盟与中国之间的紧张关系可能会持续加剧。美国市场对中国商品的关闭将导致出口转向欧洲,增加对欧洲工业的威胁。而美国对乌克兰支持的撤回将使得中国对俄罗斯的支持成为欧洲面临的更大问题。”

现实的考量

尽管冯德莱恩因其清醒、务实的评估赢得了赞誉,但她的观点在成员国中并未获得普遍接受,真正掌握政治权力的国家仍然存在分歧。

今年四月,西班牙首相佩德罗·萨ánchez飞往北京,与习近平举行双边会晤,并呼吁改变这种对抗的态度。

萨ánchez表示:“西班牙赞同欧盟与中国之间更平衡的关系,寻求解决目前存在的分歧,并在共同利益领域加强合作。”

他的言论立即引起了布鲁塞尔的关注,并导致外界对外交重置的猜测。但欧洲外交关系委员会政策研究员阿莉西亚·巴赫尔斯卡指出,这种喧嚣的言论从未真正可靠。

她告诉《欧洲新闻》:“如果有的话,任何关于重置的希望大多是那些与冯德莱恩的委员会观点不一致的人所投射的。”

“当前的委员会对中国的态度及其对现状的看法相当一致。我们面临威胁、挑战以及与中国在当前条件下非常有限的合作机会。”

政治与经济显然相辅相成。对于许多国家,尤其是那些以出口为导向的国家来说,尽管面临多重障碍和困难,但中国仍是一个拥有14亿人口的极为重要的市场。

考虑到特朗普若贸易谈判未果有可能对欧盟征收高达50%的关税,拥有一个缓冲区被视为对抗甚至减轻潜在破坏性影响的重要举措。

贸易无疑将在即将举行的欧盟-中国峰会上占据最重要的话题,双方都希望能有所宣布。布鲁塞尔渴望结束中国对白兰地、猪肉和乳制品的调查,因为他们认为这是不合理的。

然而,随着峰会日期临近,能够带来实际影响并减轻部分紧张关系的贸易突破的希望正在减退,正如冯德莱恩在G7峰会上的严格措辞所示。

“我们要现实一点:我们仍将中国视为伙伴、竞争者和对手。”一位高级外交官在匿名条件下表示,“我们也许需要更自信地看待我们的利益,并寻求更好的追求方式,但在面对威胁大陆稳定的行为时,也必须采取行动。”

另一国的外交官冷静地降低了峰会前的期待,认为中国与俄罗斯的联盟以及外国干涉的行为依然是“严峻”和“令人不安”的因素,并且没有改善的迹象。

“如果你真的想与我们深化关系,那与此同时,你这样的行为是不可能的。”该外交官表示,

“欧盟需要维护自身利益,无论白宫的领导人是谁。

图片源于:euro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