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俄关系在乌克兰战争背景下的演变

图片源于:https://carnegieendowment.org/research/2024/08/taiwan-and-the-limits-of-the-russia-china-friendship?lang=en

俄罗斯在谈判和建设东西伯利亚-太平洋和首条西伯利亚力量管道方面耗费了比预期更长的时间,谈判进程相当困难,因为中国在此过程中拥有绝大多数的主动权。

关于西伯利亚力量 II 的谈判据报道进展缓慢,面临最终确定商业条款的困难。

不可否认的是,这些管道在未来几十年内锁定了两国之间的能源贸易基础设施,而自2022年初以来,俄罗斯与欧洲之间的能源联系严重受到干扰。

俄罗斯对乌克兰的全面战争加速了其与中国之间经济、外交和安全关系的日益密切。

根据最新统计,两国的双边贸易在2023年达到了2400亿美元,远超此前估计,届时中国占据了俄罗斯出口的30%和几乎40%的进口。

与西方的决裂使克里姆林宫别无选择,只能在与北京的关系中更加紧密地依赖作为其主要的地缘政治伙伴,借以对抗跨大西洋联盟和七国集团的力量。

俄罗斯将大部分军队从与中国接壤的东部军事区重新部署到乌克兰前线,既是急需更多兵员来参与乌克兰战争的必要举措,也是对远东地区安全的信心的体现。

中国的支持已成为俄罗斯战争努力的核心推动力,包括通过提供工具和技术来帮助俄罗斯的国防工业加速关键武器的生产。

美国国务卿安东尼·布林肯在2024年4月于罗马发言时表示,“在俄罗斯的国防工业基础中,目前的主要贡献者是中国。

我们看到,中国正在分享机床、半导体及其他双用途物项,帮助俄罗斯重建受到制裁和出口管制影响的国防工业基础”。

历史学家尼尔·弗格森在彭博社撰文时也给予了类似评价:“支撑俄罗斯战争努力的是中国的庞大经济资源”。

毫无疑问,俄罗斯与中国的贸易和经济关系已成为其战争努力的生命线。

凭借长期的记录和稳固的结构基础,中俄伙伴关系有望在可预见的未来继续存在。

很难预测可能会破坏这一关系的因素,因为构成这一基础的要素——政治和意识形态、地缘政治、军事和安全考虑,以及贸易和经济——在短期内都不太可能发生改变。

在与西方关系破裂后,俄罗斯没有其他战略伙伴可以与中国匹敌,满足其需求。

但中国在这一关系中占据上风,得益于其经济实力、技术实力、地缘政治影响力以及日益增强的军事能力,包括预计到2035年将与美国相匹敌或超越其战略核武库。

尽管莫斯科在国际舞台上并未孤立,但在历史的关键时刻,它对北京的依赖却是独一无二的。

俄罗斯对中国的期待和要求跨越了外交、信息、军事和经济支持的四个类别,包括:

与高层外交访问,象征性地承认俄罗斯作为平等伙伴的地位;在不同国际场合上支持或至少不反对俄罗斯的立场。

接受并传播俄罗斯对乌克兰战争的理由。

为俄罗斯的军队和国防工业提供致命和非致命硬件、技术和知识,情报支持,联合演习以示支持,以及军事交流。

寻找替代供应路线和采购,以绕过或替代西方经济制裁的影响;投资于俄罗斯的经济发展;增加对俄罗斯天然气和其他商品的购买。

俄罗斯评论员常常以惊人的坦诚承认,在贸易和经济关系方面,中国可能是一个难以合作的伙伴,发展这些关系可能让俄罗斯官员和商人感到沮丧,但他们强调,关系的战略层面远比经济层面更为重要。

整体合作关系对俄罗斯是有益的,因为中国正在提供对俄罗斯而言最重要的支持。

自从俄罗斯对乌克兰全面战争以来,尽管指责美国挑起战争,中国领导人却发出了解决冲突的呼吁,并提出了一项结束战争的提案。

可以推测,出于莫斯科坚持将其行动称为“特别军事行动”的考虑,提案的文本将战争称为“危机”而不是“战争”。

北京还任命了和平特使,推动俄罗斯和乌克兰之间的谈判。

习近平私下里似乎对普京的核威慑行为表示了批评。

在严格审查的环境下,部分中国学者偶尔对战争表示了公开批评,甚至预测俄罗斯的失败,这在现今的中国环境中至少是默许的。

然而,这些言论所吸引的注意力强调了它们只是例外,而非常态。

在北京,鲜有高层批评俄罗斯、战争,甚至普京个人的声音。

习近平对他的同行并未发出任何公开的批评言辞,其他高级中国官员也是如此。

相反,他与普京一起谴责西方干预其他国家的内部事务,这是中俄长期以来的共同诉求。

在北京,乌克兰外交官据报道受到“冷落”的待遇,且没有获得高级别接触。

自俄罗斯实施袭击后,习近平与乌克兰总统泽伦斯基的通话仅进行了一次,且是在俄罗斯进攻发生一年多之后。

然而,中国在战争上的立场最清晰的体现是对俄罗斯军事努力的支持,以及由此带来的日益失衡的关系所获得的益处。

自2022年2月以来,莫斯科不仅成了中国关系中的初级伙伴,甚至成为了其关系的俘虏,这种关系形势可供中国利用。

这包括贸易,中国在此过程中占据了绝大优势,拖延了普京极为渴望的第二条天然气管道的谈判,因为俄罗斯已失去了进入欧洲天然气市场的机会,并控制着俄罗斯因西方制裁所需的技术和工业产品的流动。

战争同时也提升了中国作为一个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国际行为体的声誉,尤以与俄罗斯相比显得尤为突出,后者在许多方面被视为污名化的国家。

与此同时,欧洲发生的最大战争从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成为中国的宝贵学习机会。

中国的军方正在研究该战争的战术和作战经验,并观察参与战斗的各类武器的表现。

中国的贸易、金融、供应链和民用技术专家能够详细研究制裁的实施及其影响,并寻找规避这些制裁或将其作为武器对付其他国家的方法。

鉴于俄罗斯将大部分力量重新部署到乌克兰作战,加之未来的持续战争将使中国的军事计划无需再考虑需要保护其4200公里的中俄边界。

乌克兰战争的开放性质和俄罗斯与北约在欧洲舞台上长期对峙的展望意味着,俄罗斯在短期内没有能力在远东显著重建其部队。

然而,俄罗斯战争对中国最大的好处或许在于,美国将军事资源、政治资本和高级决策者的时间转向了亚太地区。

美国不得不将部分资源投入到欧洲的意外需求中,这也引发了国内的政治分歧。

与其将重点放在将中国视为“关键威胁”,美国决策者现在不得不应对在欧洲和亚太地区可能同时发生的危机。

此外,虽然成为与乌克兰战争直接有关的当事国的可能性微乎其微,但这一情况也揭示了美国关于外交政策中的显著孤立主义思潮,从而引发了对美国应当避免与中国在台湾问题上发生全面冲突的讨论。

对于中国来说,这场战争的一个潜在负面因素是,它展示了美国和欧洲防务工业基础的不足,从而促使两岸政府开始采取措施来改善这一状况。

但这对于美国并不是新的局面,因为此前就已经有不少影响力的人士呼吁现代化其国防工业基础,以应对亚太地区的挑战。

总体来看,乌克兰战争使中国受益良多。

尽管他们所谓的和平倡议,尽管在有所表示,但中国领导人却没有表现出明显的兴趣去鼓励俄罗斯结束这场战争。

北京的近期安全利益并未受到战争影响。

中国在中俄对抗西方的冲突中,是一个“搭便车”的角色,严重受益于这场战争,而没有付出任何代价。

考虑到经济、军事、地缘政治和声誉方面的利益,中国无疑会希望这场战争和俄罗斯与北约之间的对抗能够持续下去。

从北京的角度看,使俄罗斯失败将意味着美国的胜利,而俄罗斯的胜利则意味着强化其自身地位和自信,进而可能使其成为一个更为强硬的中国伙伴。

中俄关系的演变模式已经确立,但在中美之间如果因台湾问题发生军事对抗,局势会如何变化?

这一切将对中俄关系的利害关系带来怎样的影响?

回答这些问题并不简单,而是需要两国对不同的情景和应对措施进行仔细的成本-收益分析。

这不得不考虑到两次冲突之间存在的大量不对称性。

这包括战争在军事性质、范围和地理位置的差异;另外还包括中俄经济全球布局的差异与不平衡的双边经济关系;再有就是围绕这两场冲突的外交以及声誉和自尊的问题。

首先是军事性质、规模和地理位置的不对称性。

中美战争将在台海爆发,双方为全球大国,拥有庞大的核武库,战争升级将可能导致全球性灾难,然而乌克兰战争并非直接在两国之间展开。

而且这场战争仅限于欧洲地区,并带来了较低的风险——尽管依然具有显著性,战争的直接影响并不会危及俄罗斯与美国的关系,尽管拜登总统表达了不会直接卷入的红线。

在中美之间发生战争的情况下,俄罗斯不得不考虑全球性的危险,这会促使其在冲突中采取更加克制的姿态,尽管对于报复美国的诱惑仍然存在。

无论怎样,俄罗斯对台湾冲突的关注与北京在乌克兰问题上的利益是不一致的。

其次是俄罗斯和中国在两场冲突间地理位置的差异。

中国的安全并未因乌克兰战争而直接受损,这场战争周全发生在欧洲。

然而尽管俄罗斯仍然专注于乌克兰和向欧洲倾斜,对远东地区的安全有重要利益存在,尤其是在中美冲突中。

在中美之间的冲突中,俄罗斯的领土与资产对其国家安全至关重要。

这些资产在执行乌克兰战争时显得更为重要,而在与西方对抗中提供了对俄罗斯的重要支持。

一旦中国与美国因台湾问题发生军事冲突,可能会导致局势超出台湾海峡的范围。

鉴于美国及其条约盟友日本和韩国进行优势行动,俄罗斯领导人将对其沿太平洋的重要资产感到关切,比如海洋奥克霍茨克的庇护所,这里有俄罗斯最新的弹道导弹潜艇,也有一部分第二次打击能力。

对此,俄罗斯会非常关心,其资产包括重要的离岸萨哈林石油和天然气项目、海军基地及油气出口终端;而这些资产都位于美国和其盟友的行动范围之内。

无论中美之间的军事对抗是否会升级为全球性的灾难,局部对俄国的干扰也会带来负面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