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源于:https://www.sandiegouniontribune.com/2024/10/25/san-diegos-general-atomics-passes-a-milestone-can-nuclear-fusion-energy-become-a-reality/
在通用原子公司进行的20万次实验之后,关于核聚变这一清洁能源的巨大潜力,科学家和研究人员相信,他们正逐渐接近实现目标。
“核聚变终于触手可及,”DIII-D国家聚变设施主任理查德·巴特里(Richard Buttery)在庆祝第20万次实验的活动中表示。这次实验是在反应堆内进行的等离子体实验,通常持续5到10秒。
DIII-D是世界上最大的聚变实验设施之一,并且没有其他设施记录了如此之多的实验次数。该设施的首次实验发生在1979年,当时采用了不同的设计。
“不要把20万视为仅仅一个数字,”巴特里说。“这是一个令人印象深刻的成就,但请考虑一下20万意味着什么。每一次实验代表一个问题的解答、一个技术的测试、一个问题的解决……每一次实验都代表着在我们几周、几个月和几年之前所学知识的基础上迈出的下一步,让聚变距离现实更近。”
通用原子公司代表美国能源部科学办公室运营DIII-D设施。DIII-D,发音为“dee-three-dee”,是一座用户设施和实验室,超过700名来自100多个组织的研究人员、科学家和工程师在这里探索聚变技术。
DIII-D的核心是一种名为托卡马克(tokamak)的环形真空室,周围环绕着强大的电磁铁。在托卡马克内,电磁铁将等离子体——一种含有大量带电粒子的物质状态——限制在比太阳高十倍的温度下。
如此高的温度使氢同位素得以融合,并释放出能量。从本质上讲,聚变科学家们正在地球上创造一颗星星。DIII-D是美国最大的磁约束聚变装置。
今年早些时候,该设施完成了一次为期八个月的升级,增加了先进的改善。
“每年我们都会对设备进行改进,增加不同的能力,以便回答新的问题,”巴特里在活动结束时表示。“因此,我认为20万次的里程碑证明我们在不断创新。”
核聚变不同于核裂变,后者是如现在已关闭的圣奥诺弗核发电站那样的核电厂采用的过程。
核裂变是通过分裂原子核来产生能量,而核聚变是使氢原子核相撞并融合成氦原子,从中释放出巨大的能量——从本质上讲模仿太阳的力量。
理论上,应用于商业电厂的核聚变能够在不产生长期核废料或引发核熔毁风险的情况下,产生大量无碳电力。
实现这样的突破可使电力行业发生革命性的变化,但几十年来,进展一直缓慢而艰难。实际上,当前没有商业聚变设施。事实上,迄今为止,聚变只在实验室环境中产生过几个秒的电力。
能源行业的一个长期笑话是:聚变总是距离实现30年。
然而,随着向化石燃料转型的渴望以及人工智能和数据中心能源需求的增长,全球对聚变研究的关注和投资也在增加。
根据聚变产业协会的数据,对聚变公司的投资已增长至71亿美元。
在参与DIII-D的100多个组织中,有16家是商业实体。这些包括全球人工智能计算领导者NVIDIA。
中国也在聚变方面进行大规模投资,政府 reportedly 每年在上海的一家名为“能源奇点”的初创公司上花费多达15亿美元,该公司在三年内建成了自己的托卡马克
竞争正在加剧,倡导者们认为聚变技术即将迎来突破。
美国能源部设定了目标,希望在2030年代通过公私合作伙伴关系展示一个运行中的聚变初始工厂。
“这是一个激进的时间表,”巴特里说。“欧洲在他们的规划上相对保守,但我们认为如果能改善科学和技术,我们就可以提出更紧凑、更实惠的装置,能够更快速地建造。”
通用原子公司战略发展高级主管扎布里娜·乔哈尔(Zabrina Johal)对投资的增加感到鼓舞。
“随着更多使能技术的上线,比如先进材料、人工智能、机器学习等,我们不断缩小实现商业化所需的各项差距,”她说。“我想你会在未来10到15年内看到聚变初始工厂的建立,而商业发电也不会太久……这不再是一个白日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