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源于:https://merics.org/en/report/europe-china-resilience-audit-insights-advancing-eu-resilience
欧洲各国在面对中国的脆弱性、风险感知和风险管理或韧性建设策略上表现出显著的差异。
这导致欧盟整体上更加暴露,韧性建设措施的实施往往不均匀,甚至那些欧盟所规定的措施。
瑞典和荷兰在增强面向中国的韧性方面显著投资,但在许多方面仍有改进空间。
没有单一国家提供了一份完整的韧性蓝图。
在经济、安全、政治和社会四个领域进行深入、有针对性的评估是有益的,因为识别各国之间的主要差异可以提供具体的针对性经验教训或警示故事。
经济
在与中国的直接经济关系中,各国在潜在风险水平上的差异显著。
德国的出口依赖程度超过立陶宛的十倍(占整体出口的6.96%对0.62%),而捷克的中国进口依赖度最高(占16.35%,而立陶宛仅为3.41%)。
只有五个国家已公开发布有关依赖评估的信息。
五个国家(不同于之前的五个国家)也有关于在关键领域限制对中国进口依赖的指导,四个国家则有非针对中国的措施。
只有五个国家公开提出了出口多样化措施,其中四个国家并未提及中国。
德国仍然是唯一在官方文件中表明希望多样化经济关系、减少对单一市场或关键商品供应商(如中国)依赖的国家。
在投资方面,匈牙利的脆弱性最高,与中国的外商直接投资(FDI)在2021年达到了2.03%的GDP,随后的增长主要集中在电池和电动车领域。
其次是瑞典(占GDP的1.45%),主要集中在汽车行业。
立陶宛的外商直接投资对中国的依赖度最低,仅占GDP的0.07%。
相对而言,荷兰与中国的外商直接投资(FDI)是最高的,占GDP的3.68%,德国紧随其后,为2.68%。
虽然11个国家都实施了外资投资审查机制,但强制性通知触发的严格程度各有不同;其中五国未对所有欧盟推荐的关键基础设施领域发出警报。
这些差异阻碍了统一的韧性战略,促使欧洲委员会推动进一步的协调。
良好韧性建设措施的突出例子:
与中国相关的高依赖战略领域公私多样化策略(捷克、德国、意大利、立陶宛、英国);
公开可获取的进口依赖评估(法国、德国、意大利、荷兰、英国)。
安全
在关键基础设施方面已有进展,所有11个国家均采取措施监测并可能阻止风险较高的外国投资。
其中八个国家有专门的关键基础设施法规。
然而,中国仍然投资于英国的一座核电站,国家电网公司持有意大利国家电网的股份。
此外,匈牙利与北京签署的关于核能和平利用的谅解备忘录可能会为中国在匈牙利规划的核电站中更多卷入打开大门。
中国的航运公司在涉及这些国家的约十多个主要海港的关键码头上拥有显著股份。
在5G法规方面,大多数国家对高风险供应商有限制,只有立陶宛、瑞典和英国提供了明确的被视为高风险和不合适的具体公司名单,包括华为。
在2022年,华为在国家5G基础设施中平均参与率为34%,在荷兰这一比例最高达到72%。
在更传统的安全领域之外的工作仍需加强,例如网络安全或知识安全。
只有立陶宛和英国发布了限制在政府建筑中使用高风险监控设备的公开指南,只有四个国家对中国手机和应用在政府工作设备上的使用进行了禁令。
只有荷兰和英国拥有技术研发中的知识安全机构。
良好韧性建设措施的突出例子:
相对严格的通知系统和广泛覆盖的外资投资审查机制(捷克);
对公营机构的指南,限制使用中国设备和应用(捷克、立陶宛);
国家知识安全机构(荷兰、英国);
国家安全战略相对更广泛地涵盖中国(英国、法国、瑞典);
关键性流程创造共同方法以收集和构建关键国家基础设施的数据(英国)。
政治
对于许多欧洲政府、议会和政党而言,中国仍然不是首要任务,因此往往缺乏明确的目标、战略和协调机制。
在11个国家中,只有德国发布了公开的中国战略(2023年),而荷兰在2019年5月发布了一份政策文件,瑞典在2019年9月发布了一份政府沟通。
英国政府公开承认存在内部的中国政策指导,其中国战略评估已受到多个国会小组的审查。
这些战略、指导和声明可以帮助跨政府的协调(尽管在德国,执政联盟在中国问题上的分歧成为障碍)。
与此同时,许多欧洲国家对中国的地方性接触几乎没有关注。
政治党派对中国政策的意识或兴趣普遍较低。
只有德国和立陶宛的主要政党在其最新的选举纲领中提及中国,尽管仅是简短提及。
大多数国家国会对与中国相关事务的参与度较低,除了一些在疫情期间的短暂激增,英国是个例外。
大多数国家的政府关联研究组织中对中国问题的专家人数较少,尽管瑞典、荷兰以及在某种程度上波兰情况更为良好。
政府资助的中国相关能力建设项目仍然较为稀缺。
在11个国家中,那些与中国领导人互动的国家发布的英文信息摘要远低于中国一方(约低60%),而荷兰则完全不发布信息摘要。
这些做法可能限制透明度以及成员国在与中国互动时向公众和合作国传递信息的能力,使得中国的摘要往往是唯一公开的消息来源,从而使北京能够塑造叙事。
良好韧性建设措施的突出例子:
公开发布或引用的国家中国战略(德国、荷兰、瑞典、英国);
针对政府官员的中国培训(英国);
通过国家中国知识中心或网络(瑞典、荷兰)以及中国在全球驻外使馆内的中国网络改善理解。
社会
增强社会面向中国的韧性需要更多关注。
各国在抵御党国家的“长臂管辖”方面面临困境。
公开数据显示,至少有35个中国公共安全局在这11个国家内开展活动,且大多数集中在意大利和西班牙。
但法国、意大利、立陶宛和西班牙与中国保持引渡条约,而捷克与香港则有引渡条约。
2024年,匈牙利签署的协议可能会赋予中国警方在布达佩斯更大的行动自由,尽管协议的具体细节尚未披露。
社会韧性依赖于更多的中国知识和更好的公众辩论。
然而,面向中国的能力建设项目稀缺。
此外,在中国的约80名欧洲媒体记者中,绝大多数为来自英国、法国、德国和荷兰的媒体工作,其他国家几乎没有或仅有一名记者。
现有围绕俄罗斯的能力可用于应对中国的影响力行动,因为大多数国家都有专门的单位应对虚假信息和信息操控。
将其工作适应于应对北京的活动需要显著的能力建设。
新的影响渠道,如TikTok,依据ByteDance的数据,已经覆盖了11个国家中三分之一的人口,需要引起重视。
监管媒体空间是一个敏感问题,要求谨慎考虑。
此外,在应对与俄罗斯的劫持外交和出口禁令中获得的经验可能在适应中国的战术中变得有价值。
良好韧性建设措施的突出例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