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塑料对人类大脑的影响:潜在的健康危害与清除方法

最近的研究发现,微塑料在几乎所有物体中都存在,包括海龟和人类生殖系统。然而,在人类大脑中发现相当于一只塑料勺的微塑料颗粒,可能是最令人不安的发现。

这一发现促使研究人员深入探讨微塑料在大脑中积累的健康后果。根据今天在《脑医学》杂志上发表的一项新综述研究,微塑料可能是超加工食品与某些神经系统疾病(如抑郁症和痴呆症)之间关系的缺失环节。

“我们看到的证据越来越多,这应该引起我们的关注,”该研究的首席作者、渥太华大学精神病学住院医生尼古拉斯·法比亚诺在声明中表示。

法比亚诺补充道:“在像美国这样的国家,超加工食品现在占能量摄入的50%以上,这些食品所含有的微塑料浓度显著高于全食品。”

的确,多项研究表明,食品的加工程度越高,可能含有的塑料颗粒就越多。例如,一项研究发现,鸡块每克所含微塑料的量是鸡胸肉的30倍。这可能归因于超加工食品在加工和包装过程中接触的塑料数量增加。

其他最近的研究显示,微塑料能够绕过血脑屏障,这是一层细胞保护层,能阻挡有害物质并锁住有益化学物质。由新墨西哥大学的亚历山大·尼哈特、马库斯·加西亚和埃莉安娜·海耶克领导的研究团队认为,微塑料可以借助脂肪分子进入血脑屏障。

一旦这些颗粒进入大脑,就会引发氧化压力,损害细胞并增加神经系统疾病的风险,法比亚诺的研究指出。他和同事们注意到,微塑料对在抑郁症和痴呆症等神经精神疾病中起作用的神经递质的影响尤其显著。这是一项大胆的主张,仍需要进一步的研究来验证。

有趣的是,这些有害效果与超加工食品引发的后果惊人地相似。先前的一项综述发现,食用这些食品的人抑郁、焦虑和睡眠不佳的风险显著增加。多项研究已将这种饮食与痴呆风险的增加联系起来。因此,法比亚诺及其同事认为,微塑料可能是与超加工食品消费相关的神经系统疾病的隐性驱动因素。

“这一假设尤其引人注目,因为我们看到生物机制之间存在显著重叠,”澳大利亚迪肯大学的高级研究员沃尔夫冈·马克斯在声明中说道。“超加工食品已通过炎症、氧化压力、表观遗传学、线粒体功能障碍和神经递质系统的扰动,与不良心理健康联系在一起。微塑料似乎通过类似的途径发挥作用。”

尽管有令人担忧的发现,但有一个好消息:今天在《脑医学》上发表的另一项补充研究提供了“首个证据”,表明一种已建立的医学技术——体外血浆分离术可能有助于从体内清除微塑料。

这一程序涉及将患者的血液抽出,并通过一台机器将其分离为液浆和血细胞。然后,血浆经过过滤以去除任何不想要的物质(如微塑料),清洁的血浆和血细胞再送回患者体内。

这是一种相对简单的技术,广泛用于某些类型的献血、治疗目的、干细胞采集等。在对21名患者的测试中,经过至少两轮的双过滤体外血浆分离术后,成功地从他们的血液中去除了微塑料。

“虽然我们需要通过改善食品选择和包装替代品来减少微塑料的接触,但我们也需要研究如何从人体中去除这些颗粒,”该研究的首席作者、伦敦国王学院心血管与代谢医学教授斯特凡·博恩斯坦在声明中说道。“我们的早期发现表明,血浆分离术可能为微塑料去除提供了一种可能的途径,尽管还需要更多的研究。”

因此,随着全球塑料危机日益严重,探索保护人体免受微塑料影响的方法可能有助于我们在精神上清除障碍——字面意义上。

图片源于:https://gizmodo.com/junk-food-is-filling-our-brains-with-microplastics-raising-mental-health-risks-scientists-warn-20006047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