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源于:https://nationalinterest.org/feature/why-chinas-yuan-cant-replace-the-u-s-dollar
多年以后,人民币要想取代美元在全球交易中根深蒂固的主导地位,仍然是一个漫长的过程。
目前,随着华盛顿和北京在贸易问题上达成妥协,关于货币的担忧又重新浮现。
尽管这对一些出版物或播客而言是希望,但毫无疑问,北京希望人民币能成为银行家和货币交易商的首选交换方式。
多年来,中国政策力求提升人民币的国际地位。
然而,人民币在取代美元的路上仍然任重道远,而且中国共产党(CCP)对控制的执念使得实现这一目标所需的变革尚不明朗。
当然,无可否认的是,尽管美国经济和美元早已失去昔日的压倒性主导地位,但这显然是全世界各国必须考虑的因素。
在这个问题上,相对差异比绝对主导地位更为重要。
尽管美元的影响力虽然有所下降,但仍然是唯一具备作为全球储备货币所需特征的货币。
这尤其在与人民币相比时显得尤为突出。
北京为了提升人民币的国际地位所做的努力毋庸置疑地引起了媒体的广泛关注。
实际上,北京致力于创建一个被某些人称之为“以中国为中心的体系”。
中国在其广泛的“一带一路”倡议中坚持推动以人民币为基础的贸易和资本流动。
它还创建了一个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专门进行人民币贷款和转账。
此外,北京还成功地推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将人民币纳入“特别提款权”的货币范围。
中国人民银行(PBOC)也通过推广数字人民币来加强这一努力。
然而,所有这些努力几乎未能改变美元在国际交易中的主导地位。
约80%的全球贸易是以美元进行的,即使没有美国人参与。
在所有货币交易中,美元在90%的交易中都扮演着角色。
相比之下,人民币在这些交易中仅占4%,而欧元也仅占30%。
例如,埃及镑与人民币的兑换通常是通过美元进行的,其他大多数货币也是如此。
这些根深蒂固的关系是多年发展而来的,要想在人民币方面逆转这一局面也需要时间。
此外,人民币在取代美元的过程中还有两个其他缺点。
中国的金融市场既缺乏流动性,也缺乏金融界所称的市场深度,这在作为全球储备货币的角色上是不可或缺的。
流动性至关重要。
进口商、出口商及其金融支持者要求全球货币能够实现七天二十四小时的交易。
他们的业务要求这种便利和灵活性,美元能够提供这样的机会,而人民币则不行。
此外,美元金融市场的规模也远大于人民币市场。
美元资产的数量和巨额的交易流动意味着人们可以在不对货币或金融资产价格造成重大影响的情况下移动巨额资金。
美元市场提供了这种优势,而人民币市场则无法竞争。
由于全球贸易和金融迫使国家持有储备货币中的存款和资产,他们也寻求多种金融工具供选择,包括短期和长期的,以及一些提供波动性对冲的衍生品。
再次强调,美元市场提供了丰富的选择,而人民币市场无法与之竞争。
尽管人民币市场有可能随着时间的发展而获得这样的流动性和深度,但仍然存在另一个主要障碍。
为此,中国当局——中国共产党——将不得不放弃对控制的强烈执念。
中国人民银行(PBOC)需要结束现在对人民币外汇价值的紧密控制,允许人民币在全球市场上自由浮动。
为了使人们能够轻松买卖资产和货币,而不会给价格带来过多干扰,北京需要放弃现在对资本和投资流动的严格控制,并放宽对在中国开展金融业务的机构的限制。
这种必要的变革不仅与当前中国的做法相悖,也与CCP的治理方式相悖。
如果说这种变革是不可能的,那绝对不太可能。
美元的首要地位在未来肯定会面临挑战,但目前人民币并未构成威胁,也不太可能在可预见的未来构成威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