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宗利奧十四世面對中國的教會挑戰

教宗利奧十四世在5月25日的《君王之母》演講中承認中國教會的祈禱日(5月24日),而他與中國共產黨的關係也將成為其教宗任期內面臨的棘手問題之一。

在教宗方濟各於復活節星期一去世到其繼任者於5月8日登上聖彼得大教堂陽臺的過渡期間,中國愛國天主教協會(CPCA)這一國家對教會運作的控制機構“任命”了兩位主教。

上海的副主教吳見林神父被選為該教區的輔助主教,而李見林神父則被任命為新鄉教區的主教。

這些舉措帶來了多重外交挑戰:首先,只有教宗才能任命主教。

其次,自1991年被教宗若望保祿二世任命以來,張維僧主教一直被教廷承認為新鄉的主教。

張維僧因從未與以愛國協會為首的官方機構對齊而長期受到政府迫害。

這位67歲的主教在2005年起在河北省受到嚴密監視,當年他被禁止進入自己的教區。

他於2021年5月被逮捕,目前正被無限期拘留在一個隱秘地點。

哈德森研究所的高級研究員尼娜·謝亞在其報告《中國的十位受迫害天主教主教》中闡述了利奧可能會采取的幾個應對選擇。

謝亞指出,教宗可以無附加條件地接受這些任命,或者如果中國同意“為張維僧和其他受迫害主教(如前上海輔助主教邢文智)做出正義的安排”,則可給予批准。邢文智自2011年以來就消失於公眾視野,至今仍然失聯。

如果她在建議教宗利奧十四世,謝亞表示她會推薦教宗“保持沉默”,直到有時間“更全面了解中國的情況”。

這意味著要聆聽更廣泛的聲音,而不僅僅是梵蒂岡國務卿彼得·帕羅林的意見,後者是2018年簽署的中國-梵諦幹任命天主教主教協議的主要架構師,並且這一協議已多次延長,最近一次是在去年10月,持續到2028年。

該協議已多次被違反,中國已經單方面完成多次任命,而政府也持續逮捕被視為忠於羅馬的神職人員。

謝亞建議,教宗應該諮詢公開批評2018年協議的宗座大使鄭志銓樞機,鄭樞機相信該協議會導致對地下天主教會的進一步鎮壓,並使教會作為一個獨立於中共掌握的實體的能力進一步減弱。

馬爾他和利比亞的宗座大使霍恩·泰-菲大主教是一位對2018年協議持懷疑態度的預言家,謝亞認為他的建議也對教宗有益。

他曾在2021年表示,“地下教會感到被聖座拋棄”,他將向中國的每一次讓步比喻為一種“病毒”,這種“病毒”正在“變異”。

謝亞還對中國-梵諦幹的協議提出了更宏觀的看法。

“他可以繼續對話,但不再進行協議,或者可以繼續遵循此政策,並為地下教會提供重大支持,”謝亞表示。

“我不反對對話,我認為帕羅林所作的陳述是要麼在中國的條件下進行對話,否則就不進行對話。中國的條件是控制教會,任命主教,並在教宗隨時蓋章。”

必須有不同形式的對話。

來自中國的天主教學者路易斯·K·霍希望教宗利奧十四世“將福音帶給中國”,這是一個更可實現和可控的過程,遠比“把教會帶到中國”要容易得多。

在中國地面上進行社會正義的投入,並使人們能夠通過聖經了解耶穌,是讓信仰走向生命的方式。

霍表示:“人們現在可以自由去教堂,但傳播福音的難度很大。”

“所以,除非天主教會的態度轉向以聖經為中心的信仰,否則這將難以得以長久,因為教堂已不再是傳遞信仰的地方。”

然而,這一方法也存在固有困難。

霍承認,現在“沒有辦法在商店裡買到一本聖經”。

鎮壓如此嚴厲,這些購買必須在秘密中進行。

謝亞和霍均表示,重寫聖經的努力正在進行。

2020年,發現中國政府運營的電子科技大學出版社印刷的一本學校教科書中,耶穌把一位被控通姦的婦女石刑,而不是對群眾說“你們中間誰是無罪的,誰就可以先扔石頭。”

5月24日,霍在聖斯徳芬神學院的演講中召開了一場以“福音啟程”為題的幻燈片展示,介紹了自古以來的福音傳播努力和當前挑戰。

他舉辦祈禱日的理由是:他堅持對中國大陸的基督徒未來充滿希望和祈禱。

图片源于:https://www.catholicregister.org/item/2268-difficulties-with-china-already-emerge-for-pope-le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