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冬奥会:人权争议下的赛场伦理困境

图片源于:https://news.uchicago.edu/story/2022-olympics-beijing-china-human-rights-violations-uyghurs-xinjiang-diplomatic-boycotts

约翰·麦卡伦教授对奥运会的研究已有数十年,但2022年在北京举行的冬奥会与他以往所见或研究的任何一届奥运会都截然不同。

由于对中国在新疆省对维吾尔族穆斯林和其他少数民族的人权侵犯的担忧,数个国家实施了外交抵制。同时,中国政府威胁要惩罚被视为“冒犯”的运动员言论。

麦卡伦称,这导致了一种“前所未有”的情况:尽管主办国试图审查对其持续人权侵犯的运动员言论,奥运会可能照常进行。

国际奥委会本身则没有发表任何意见。

“如果国际奥委会简单地忽视新疆正在发生的事情,那么对于很多人来说,尽管它履行了为运动员提供比赛的责任,但国际奥委会实际上是在放弃对奥林匹克运动的领导权,这是一场宣扬共同人性、人类尊严和人权的社会运动,”麦卡伦说道,他是芝加哥大学社会科学研究生部的教授。

作为一名人类学家和历史学家,麦卡伦从国际关系、文化外交和人权的角度研究奥运会,并撰写了三本关于奥运会的书籍。尽管今年的赛事独特,但他表示,它们也突显了奥运会作为一个重要的舞台,吸引全球目光关注地缘政治和人权问题的历史。

对于观众而言,它们呈现了一个道德困境:在意识到中国的人权侵犯的同时,我们如何参与并欣赏比赛?在这样的背景下,体育还能否作为改善人类状况的一种手段——这本是奥运会的原始使命?

中国威胁要惩罚运动员的做法令人担忧,这其中有什么深意?

北京2022年冬奥会遇到了国际奥林匹克运动史上前所未有的矛盾:在东道国当前的人权状况下举办奥运会。

因此,整个全球体系都将参与到接下来三周内北京所发生的事情中。

国际奥委会的“第50条规则”——1975年加入奥林匹克宪章——禁止在比赛过程中进行政治“示威”和“宣传”,包括在运动场上、领奖台上或开幕式期间的抗议。

但它明确表示,运动员在其他所有场合都有言论自由,例如,在与记者交谈或在自己的社交媒体上。

中国政府对此却并不满足。在1月第二周时,组委会的副主任,一位高级中共官员,明确威胁世界运动员,他表示,如果运动员的行为、抗议或言论被视为冒犯中国法律和政府,将会受到“相应的惩罚”。

换句话说,如果国家当局认为运动员违反了中国法律,他们将采取行动。

这一威胁显然对运动员可能发生的反对言论产生了影响,他们可能因此害怕没有奥林匹克运动员的通常外交地位保障。

他们可能会被中国当局逮捕并起诉,而无论国际奥委会或其他体育权威机构说什么或做什么。

这一情况前所未有。在我作为一个研究奥运会的社会人类学家的五十年中,没有什么情况像这样发生过。

但这表明中国政府显然害怕运动员的举动。

历史上,抵制是否成功促成了改变?

抵制应被看作是政治教育、政治抗议和人权法的更大背景。过去,奥运会在某些方面确实具有相当大的影响力,而一些抵制也确实带来了实质性的影响。

并不一定是由美国主导的1980年莫斯科抵制和1984年苏联主导的洛杉矶抵制,但其他一些抵制,如1976年非洲国家对蒙特利尔的抵制,确实在巩固反对南非种族隔离的斗争中发挥了非常有效的作用,无论是在体育界还是在包括联合国在内的其他国际实体中。

一旦这一抵制发动,国际奥委会与其他国际体育组织在对待南非种族隔离问题上不再存在任何模棱两可的态度,公开声明种族隔离是反人类罪,而不只是国内政治政策。因此,南非被国际体育界禁止,这在更广泛的反种族隔离斗争中迈出了重要一步,纳尔逊·曼德拉自己对此也明确表示。

在其他情况下,抵制和其他抗议行动可能更有效地用于宣传和捍卫一个群体的信念,而不是促成他人的改变。关于北京的情况,几国宣布了外交抵制,这实际上意味着没有政府官员前往主办国。

但没有大规模的运动员抵制。中国政府对此仍然作出了强烈反应。

国际奥委会为何犹豫于发声?

国际奥委会处于艰难境地的部分原因是,因为很少有国家愿意主办2022年冬奥会。

最终的选择是北京和哈萨克斯坦的阿拉木图。选择北京主办权是在2015年做出的,当时中国被视为一个安全的选择,而人权侵犯问题尚未完全发酵和广泛被认可。

如今,国际社会的关注立刻针对新疆问题。

习近平主席将执行主办开幕式的仪式性职能,而他恰恰是新疆政策和冬奥会的骄傲赞助人。

因此,国际奥委会的声明,声称中国国家及其政策与奥运会没有直接关系,很显然是自我服务和虚假的。

对于许多观察家来说,国际奥委会的沉默与国际奥委会的奥林匹克宪章直接相悖,后者将奥运会框架置于人类尊严、社会责任和伦理原则的背景下。

这显然违背国际奥委会自身的历史,例如它曾因宣称种族隔离是反人类罪而对南非实施制裁,这并非单纯的内部国家政策。

在这方面,它可以在保持体育与政治分开这一说法的同时,对南非采取直接行动。

如今,国际奥委会通过声称在北京保持“政治中立”,实际上是践踏了自身的光荣传统。

如果它在这届奥运会期间继续忽视对维吾尔人的种族灭绝问题,那么我认为,国际奥委会将明确表明其承诺在保护奥林匹克体育品牌,而非在推动奥林匹克运动作为和平、人类尊严和人权事业的领导者。

从家中观看的观众是否能够以伦理的角度享受奥运会?我们在观看赛事时应保持对什么的警觉?

这是一个极好的问题,也是我目前所教授的研讨课的讨论主题。

我们将观察这些比赛在普通美国观众中能引发多少意识。

NBC作为权利持有的美国广播公司,已坚持不会回避中国的人权问题的报道,但这可能会在其新闻和专题节目中进行,而不是在体育节目中。

如果某位运动员抗议并被逮捕、惩罚或驱逐,这定会引起广泛的媒体关注。

但在其他情况下,如果观众将主要兴趣放在体育上,他们会否主动保持对地缘政治的了解呢?

我们如何在伦理上与这些比赛相关,并不仅限于观众的角度,也促使我们思考运动员的处境。

我们是否通过谴责或忽略运动员的比赛而惩罚他们,因而使其陷入他们自身并未造成的困境?

运动员们并不是国际奥委会将自己锁定在这种境地的原因,但他们依然是这一整个活动的载体。

没有运动员,就不会有奥林匹克运动。

但对于期待运动员在充满极大考验的环境中,尤其是疫情和东道国的威胁下,能够为人权站出来的期待,也未免太过苛求。

因此,我认为对运动员处境表明团结立场是一个伦理上的选择,无论你的立场如何。

奥林匹克仪式体系的核心主张是,国籍和共同人性意识不必冲突。

那么,面对数百万中国公民因其种族和宗教而被关押在集中营的现实,这一切又将如何影响那些意识到这一点的人?

这是这些表演所提出的戏剧性问题。

同样的问题也适用于中国公众,但请记住,普通中国公民可能并不太了解国际对这些比赛的争议,甚至对政府在新疆的政策不太了解,因为中国国家媒体对国家叙事的强有力控制。

在2022年冬奥会开幕之际,还有什么其他重要的因素需要考虑?

奥林匹克运动会历来引发争议,尽管之前并不总是如此大的规模。

当第1936届奥运会在柏林举行时,希特勒和纳粹刚刚掌权,而在国际奥委会将主办地授予魏玛共和国后不久。这一体育盛会至今仍在不同的美国社区产生紧张关系。

在当时,应否抵制这一届奥运会,考虑到那些早期迹象预示了即将发生的惨剧?

还是更好不进行抵制,以便杰西·欧文斯、拉尔夫·梅特卡夫和其他杰出的黑人美国运动员能够向希特勒以及世界传递象征性的信号,这是我们国家传奇的慷慨激昂的表述?

今天的情况不同。

近年来,国际社会对于新疆人权侵犯问题的认知已经普遍深化。

我们之所以能够进行这样的对话,正说明奥林匹克体育通过这些人权问题提升了人们的关注——这些全球人性的议题——以其他方式难以达到。

显然,奥运会存在某种特质,使得人权的讨论非常相关且引人注目,就如主要人权非政府组织对北京2022所表现出的激烈关注所表明的那样。

在20世纪中叶和后期,美国因种族隔离和不平等待遇而遭受批评,成为东道国。

如何才能成为一个种族压迫的国家?这些问题至今仍然如此相关,且充满张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