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日本化”现象持续加剧

图片源于:https://www.ft.com/content/64019d3e-ac4a-4d94-8f33-b0148cab0d2f

中国的“日本化”现象持续成为一个重要主题,且两国的经济表现之间存在诸多令人不安的相似之处,尤其是在刺激措施未能奏效的方面。最近的迹象是:

中国和日本的30年期政府债券收益率即将首次交叉。

目前,中国的30年期债券收益率为2.245%,而日本的30年期债券交易于2.144%。但这种差距似乎不会持续太久。做空中国的政府债券已经成为一种新的“杀手级”交易。

收益率曲线差异的减弱, stark 地现现中国日益增长的经济和人口困境,以及日本(一段时间内)最终成功抗击三十年通缩的另一明显表现。这个话题在《金融时报》中得到了马丁·沃尔夫的充分关注:

需要中国变成日本吗?不需要。它可能会变成日本吗?是的。此外,拖延解决经济问题的时间越长,中国就越有可能陷入严重疾病,面临缓慢增长和持续的通缩压力。一些外部分析师认为这是不可避免的,但想相信某件事并不能使它成为现实。中国的经济问题并非不可治愈,但情况相当严重。

过去20-30年的主流叙述发生了显著转变,即中国将不可避免地追赶并最终超过美国,成为世界上最大、最具活力的经济体。

金融危机后的时代对中国尤为乐观,因为它不断证明唱衰者和短期卖空者的错误。事实上,在后2008时代,它成为全球经济增长的最大贡献者。

正如我们在之前的一篇文章中所提到的,2010年初至2020年底,中国的国内生产总值以当前美元计算增长约11.6万亿美元。这相当于每年增加近四个英国或印度,近三个德国,两个以上的日本,和一个印尼,总共十年。

如今,叙述显然截然不同——焦点在于中国能否逃脱日本式的几何式去杠杆、通缩、不良人口结构和低迷的增长率。

巴克莱经济学家在上个月的一份大型报告中表示:中国加速发展的经济情况让人想起了日本战后经济奇迹。此外,曾有一些观点认为到2035年中国将超越美国,成为世界最大经济体。然而,自2022年以来,中国开始失去优势,超过美国的希望看起来已经遥不可及;其疲软的劳动力市场、下降的企业盈利能力、低迷的住房活动以及不利的债务-通缩动态引发了对中国长期增长前景的担忧……我们认为中国的去杠杆之旅才刚刚开始,而这在2030年前不太可能完成,意味着消费和投资的结构性阻力将持续存在。

实际上,正如高盛最近指出的,中国的整体债务水平实际上又在上升,预计将于今年(如果尚未达到)突破GDP的300%关口。

值得注意的是,中国和日本在10年期债券收益率方面还有一条不错的差距,尽管这一差距正在缩小。然而在更长期的债券收益率方面,已然交叉,日本政府债券(到期于2064年3月)目前收益率为2.472%,而中国于2064年11月到期的债券交易于2.275%。

巴克莱在其报告中指出,中国当前的经济情况与1990年代初的日本经济有诸多相似之处。FT阿尔法维尔强调:

中国面临的经济环境与日本在90年代初资产泡沫破裂后的经历相似。这一现象产生了“日本化”这个词,通常被定义为缓慢的增长、低通胀和低政策利率,伴随着恶化的人口趋势。为了衡量这一现象,日本经济学家伊藤隆敏提出了“日本化指数”,该指数衡量通胀率、名义政策利率和GDP缺口的总和。为了将其应用于中国经济,我们对这一指数进行了调整,用劳动年龄人口增长替代GDP缺口,因为GDP缺口的估算方法因国家而异,而劳动年龄人口无疑是长期增长的根本决定因素。我们修订的指数显示,最近中国的经济变得比日本“日本化”的程度还高,尽管幅度很小。这并不让我们感到意外。人口压力、资产泡沫的形成与破裂、债务负担、僵尸企业、来自过剩产能/高债务的通缩压力以及高青年失业等,都是中国和日本经济经历泡沫后的显著相似之处。

显然,北京对潜在危险并非不知情,正展开一系列措施以恢复经济活力。正如马丁·沃尔夫指出的,中国仍然在许多方面优于1990年代的日本,尤其是它可以借鉴邻国的错误。

但到目前为止,它似乎在犯一些相同的错误。第三季度的GDP数据显示将在明天发布,经济学家预计其增速将降至4.5%。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预测将于下周公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