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猫繁殖计划的双重面孔:保护还是商业化?

图片源于:https://www.nytimes.com/interactive/2024/10/15/world/asia/pandas-zoo-breeding-death-captivity.html

在1990年代,中国开始将大熊猫送往外国动物园进行繁殖,希望未来的后代能够重新放归自然。但事情并没有按计划进行。

三十年后,从野外被移除的熊猫数量比被释放的还要多。

激进的人工繁殖已经伤害甚至杀死了熊猫。

这一计划最擅长的事情就是为动物园制造更多的幼崽。

周二,两只胖乎乎的熊猫,一公一母,从中国抵达华盛顿的国家动物园。

如果一切按计划进行,它们最终将会有幼崽。

这样的交换帮助大熊猫成为世界范围内保护的象征。

熊猫项目的创建旨在拯救这一备受喜爱的濒危物种。

动物园每年支付高达110万美元用于一对熊猫的租金,这有助于中国保护熊猫的栖息地。

通过遵循精心制定的繁殖建议,动物园希望改善该物种的基因多样性。

而有朝一日,中国将释放熊猫回归野外。

但《纽约时报》的调查发现,基于超过1万页的文件,中国当局和美国动物园为这一计划披上了一层美化的外衣,而该计划在实现这些目标上频频挣扎,甚至常常失败。

这些记录、照片和视频——其中许多来自史密森学会档案馆——为该项目提供了详细而真实的历史。

它们表明,从一开始,动物园就将熊猫幼崽视为吸引游客、提升声望和销售商品的途径。

在这一点上,他们确实做到了。

如今,中国从野外移除的熊猫数量超过了放回的数量。

《纽约时报》发现,出生于美国或欧洲动物园的幼崽,以及它们的后代,从未被释放。

野生熊猫的数量仍是个谜,因为中国政府的统计被广泛认为是有缺陷和政治化的。

在这个过程中,个别熊猫受到了伤害。

由于熊猫在捕养中的交配行为极其古怪,科学家们开始转向人工繁殖。

记录显示,这种方法至少导致一只熊猫的死亡,另一只熊猫的直肠烧伤,甚至其他熊猫出现呕吐和受伤的情况。

一些动物在痛苦的过程中处于部分清醒状态。

中国的熊猫在麻醉和人工授精时,多次进入和解除意识,累计进行多达六次的麻醉和交配,这远远超过了专家的建议。

美国动物园的繁殖努力几乎没有改善基因多样性,专家们表示,因为中国通常只向国外发送已经在种群中得到很好代表的动物。

然而,美国动物园仍然渴望熊猫,而中国也乐于提供它们。

动物园获得了关注和客流量。

中国的繁育者则因每只幼崽获得现金奖金,记录显示。

在21世纪初,126只熊猫生活在圈养环境中。

如今有超过700只。

2022年,熊猫饲养员在中国成都大熊猫繁育研究基地的幼崽旁。

Kati Loeffler是一位兽医,在该项目早期曾在中国成都一个熊猫繁育中心工作。

她说:“我记得站在竹子间,蝉鸣阵阵。

我突然意识到,‘我的工作就是把熊猫的福利和保护变成经济利益。’”

Loeffler博士曾在华盛顿国家动物园担任学者,她表示,那里科学家过度,而且不够小心地使用麻醉。

她曾在一次情况下,违反规定跳上检查台去抱住一只动物。

直到2017年,曾是孟菲斯动物园的保护主任的Kimberly Terrell也表示:“总有压力,暗示幼崽能带来金钱。”

她提到,动物园管理层坚持每年对老年雌性熊猫进行人工授精,尽管饲养员担心这不太可能成功,结果果然从未成功。

“实际上与这些动物日常打交道、最了解它们的人,对这些程序反对的声音很大。”

动物园表示,其繁殖努力遵循所有项目要求。

《纽约时报》收集了关键文件和音像材料,来自史密森学会的档案,并通过信息公开请求补充了这些资料。

这一批材料跨越了四十年,包含医疗记录、科学家田野记录、照片和视频,为繁殖程序、副作用和熊猫生存条件提供了重要证据。

它们表明,最危险的技术发生在该项目的初期,但国家动物园以及其他机构的激进繁殖行为持续了多年。

2010年,一只熊猫在日本死于取精过程中。

直到最近,中国的繁育中心还将幼崽与母亲隔离,以使母熊猫恢复发情。

今年夏天,熊猫抵达圣地亚哥,明年初更多熊猫可能会抵达旧金山。

在印尼的一个炙热的动物园和卡塔尔一个空调的圆顶内,也有熊猫。

中国圈养的熊猫数量众多,几家新的旅游景点正在建设中。

一只中国大熊猫在卡塔尔阿尔霍尔的熊猫公园。

因熊猫喜欢凉爽的气候,因此两只熊猫,Suhail和Soraya生活在一个空调圆顶内。

在圣地亚哥动物园的媒体预览中,雌性熊猫Xin Bao于八月亮相。

这一熊猫的繁殖激增引发了动物园工作人员和科学家们的伦理讨论,争论在没有真正释放到野外的前景下,是否应该让动物们接受密集繁殖的做法。

但这些讨论大多是在私下进行,因为研究人员和动物饲养员表示,批评该项目可能会影响他们在野外工作的能力。

兽医学总是有风险,尤其是与野生动物打交道时。

当动物的生命处于危险中时,干预的好处超过了风险。

而当一个物种面临灭绝时,保育者有时会采取最后一击来拯救它。

但对于熊猫,动物园管理层一次又一次地冒险,只是为了制造更多幼崽,同时向公众隐藏最糟糕的细节。

这个故事的中心是国家动物园,它是史密森学会的一部分。

自1972年理查德·尼克松总统将两只熊猫换来两只麝牛以来,熊猫就成了这个动物园的形象代言人。

但史密森学会在人工繁殖的现实上选择了粉饰,部分记录显示,与中方的宣传机器一起合作。

1972年4月,时任第一夫人Pat Nixon在华盛顿国家动物园欢迎中国的大熊猫。

自此,这些熊猫成为了动物园的标志之一。

美国动物园表示,饲养和繁殖熊猫扩大了对该物种的科学理解。

“关键干预,包括保护性繁殖,对于大熊猫的生存至关重要,”圣地亚哥动物园在一份声明中表示。

国家动物园的发言人Annalisa Meyer承认,将熊猫释放到野外的努力“仍在发展中”,并表示该项目的成功不能仅通过释放的动物数量来衡量。

她表示,动物园的熊猫是“抵御灭绝的保险”,动物安全是重中之重。

西方的资金和关注恰好与中国扩大自然保护区的努力和更严格的采伐规则相吻合。

在动物园里拥有熊猫还显示出,世界各地的人们喜爱并希望保护这个物种,史密森学会的生物学家Melissa Songer说。

圈养的熊猫在繁殖上非常固执。

雌性熊猫一年最多只有三天的发情期。

雄性熊猫可能是暴力或无能的伴侣。

但在这个项目的伟大讽刺之一是,拯救熊猫的努力可能使它们更难繁殖。

记录显示,动物园早已知道,圈养熊猫的条件使其 mating的可能性降低。

国家动物园曾在早期研究提案中写道,圈养的巨型熊猫通常会“失去正常行为,从而导致繁殖失败。”

英国中央兰开夏大学的兽医Heather Bacon表示,人类设定了繁殖的条件。

“我们选择它们繁殖。如果它们不想繁殖,我们就让它们繁殖。”

Bacon博士是与动物饲养员密切合作的熊类护理组的董事。

“而这样做的理由总是出于所谓的保护主义。这是一个真正的理由吗?”

“因为我们所做的,简而言之,就是产生更多的熊猫,让它们生活在圈养环境中,并不断经历这些相同的事情。”

熊猫项目的初衷是修正滥用的现象。

在1980年代,中国将熊猫短期送往外国动物园,他们骑自行车,推小车,像马戏团的节目一样。

许多熊猫都是在野外捕获的。

一场诉讼促使美国监管机构介入。

这个现代的熊猫租赁计划旨在防止这种马戏团式的待遇。

在1998年的一次谈判后,美国动物园与中国政府达成协议,且美国鱼类和野生动物服务局发布了一项政策。

动物园可以租借熊猫十年,租金用于保护。

美国和中国的科学家还同意联合研究熊猫的繁殖。

圈养的熊猫群体显示出近亲繁殖的迹象,人工授精的努力失败。

因此,在1990年代末和2000年代初,来自国家动物园、圣地亚哥动物园和其他机构的科学家飞往中国四川省。

档案照片和记录揭示了这段鲜为人知但奠定了全球繁育基础的旅行细节。

研究者用麻醉枪向熊猫开枪以麻醉它们,然后将其放在担架或板上。

穿着厚重衣物,科学家们在简陋的混凝土房间中收集雄性的精液,通过插入电击探头到其直肠内。

他们称自己为“精子团队”。

这种技术叫做电刺激排精,在圈养繁育中常用。

但科学家们用未经稀释的氯胺酮麻醉了部分动物,这是一种强效麻醉剂,兽医通常需要和其他药物联合使用。

单独使用氯胺酮会使动物感到焦虑和痛苦,甚至可能会部分清醒,国家动物园的一位兽医在当时的演讲中承认。

一些熊猫在程序中“太轻”,意味着它们麻醉不足,似乎挣扎。

“动物在整个过程中都比较清醒,”国家动物园的科学家JoGayle Howard在1999年一次旅行的日记中写道。

“在某个时段几乎快掉下桌子(这次只使用了氯胺酮)。”

一项取精期间,霍华德博士写道,中国科学家把电压提高到危险的12伏。

“在我们离开后,他们在给雄性Ping Ping做时,使用了过高的电压和过多的刺激。

这只雄性动物几个月都没有食欲,且出现了带血的稀便。”

专家表示,电刺激排精的操作应谨慎进行,电压应尽量降低。

“此过程中很容易造成较大伤害,”来自柏林利布尼茨动物园与野生动物研究所的动物人工繁育专家Thomas Hildebrandt说。

虽然今天仍有很多饲养技术,但近年来记录显示,中国科学家多次给雌性熊猫进行人工授精。

在一个实验中,他们对七只雌性进行人工授精,仅用氯胺酮进行了多达六次,如果换算成天来看,每只熊猫的麻醉及交配手术持续了五天的时间,这意味着熊猫一次又一次处在昏迷状态。

史密森档案中的记录显示,美国科学家无意间在一次检查中伤害了一只熊猫的子宫。

照片显示熊猫呕吐。

“麻醉条件艰难,”科学家们写道,关于一只名为Lei Lei的雌性熊猫在四川某繁育中心的情况。

“呕吐和干呕。禁食不够——食品和水不足。手术被迫缩短。”

可以想见,在2000年2月,一只熊猫在一次医学程序中醒来。

照片的详细情况尚不明确,但这一时期的记录显示,动物在潜在的痛苦人工繁殖程序中部分清醒。

许多那个时代的科学家已经退休或去世,国家动物园表示没有关于熊猫在中国受伤的记录。

他们表示,当时对熊猫繁殖的了解有限。

国家动物园的发言人Meyer表示,早期的研究期为改善护理和实现“熊猫宝宝潮”做出了贡献。

记录明确指出,科学家们并无意伤害动物。

他们相信,他们是在拯救这个物种。

在保护工作中,物种的福利往往优先于个体动物。

霍华德博士成为一个保护英雄,现在在成都的博物馆里被纪念。

但科学家们为制作更多熊猫的狂热推力延续至今。

熊猫的饲养和繁殖面临一系列挑战。

在正常情况下,梅香和天天配对实在不太理想。

“天天把梅香暴力袭击了,”一位兽医在2002年早期交配过程中写道。

随后的繁殖尝试失败,因此工作人员决定干预。

梅香在2005年经过一次人工授精后成功产下幼崽。

随后好几次怀孕都未能成功。

科学家们开始在梅香短暂的发情期内安排多次手术。

根据联邦政策,动物园不能单纯为了繁殖幼崽进行配对。

来自国家动物园的记录表明,工作人员一次次被提醒繁殖是科学,而不是仅仅为了幼崽。

管理人员一一跟踪努力。

“遗憾的是,这是梅香连续第四年未能怀孕,”动物园的主任在2010年向顾问委员会报告。

2011年是尤为困难的一年。

梅香在第一次授精后呕吐。

当工作人员第二次对她进行麻醉时,麻醉枪没有完全发射。

当日梅香被麻醉了四次,导致她恢复缓慢。

国家动物园的发言人Meyer表示,繁殖的情况受到严格监控并遵循程序。

2011年,动物园宣布,如果梅香在明年未能产出幼崽,可能会将她送回中国。

2021年,一只三周大的幼崽与梅香一同小憩,揽人醉意。

2021年8月,梅香和她的幼崽在华盛顿国家动物园庆祝幼崽的第一生日。

Meyer博士表示,梅香至少经历了21轮人工授精,最终产生了四只存活的幼崽。

许多细节并未公之于众,史密森学会通过信息公开请求拒绝发布相关信息。

多年后,在2022年,史密森频道制作了一部关于她最后一只幼崽的影片《奇迹熊猫》,与中国的宣传机构合作。

影片将人工繁殖呈现为快速、有效和微创的过程,动物园发言人表示,拍摄需要与某些制作公司合作,以便获取通往中国的访问权。

史密森学会审查了影片,以确保其“科学准确性,”她表示。

几乎在每一次出生后,收益涌入。

2006年,动物园的资金合作伙伴的文件显示,“整体商品销售剧增,直接支持动物园运营、研究和教育项目。”

客流量猛增,到2010年,记录显示,销售的10种最佳商品中,有9种是与熊猫相关。

专家们表示,中国习惯于将其最具基因价值的动物留在国内。

一段时间内,记录显示,天天和梅香被评为配对“最低评级”。

动物园表示,他们的幼崽健康且在基因上具有重要性。

“他们是中国 breeding 计划的一部分,”领导多次授精的史密森生殖专家Pierre Comizzoli说。

“所以这个十分重要。”

不过,记录显示,专家曾讨论过使用私人飞机从圣地亚哥附近的一只熊猫那里运送精子,以便找到一个“更合适”的基因匹配。

“在科学上,这些熊猫对种群没有什么重要性,”哥本哈根动物园的动物园学主管Mads Frost Bertelsen表示。

他的动物园也有熊猫,但没有采用人工授精。

他说:“现在唯一的理由就是财务原因,如果我们有幼崽,收入就会增加。”

对于大熊猫的生存环境,更有许多人仍然参与重点研究。

中国四川的竹林。

BBC自然历史频道,通过Getty Images获得。

北京动物园的中国大熊猫Meng Lan。

2023年,苏维仲/VCG,通过路透社获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