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源于:https://www.latimes.com/entertainment/arts/la-et-cm-mogao-grottoes-buddhist-caves-dunhuang-20140928-story.html
莫高窟,坐落于戈壁沙漠的悬崖上,始建于1700年前,由僧侣、商人和官员们手工雕刻而成,已历经数世纪风雨,面临众多威胁——地震、洪水、外来探险者的掠夺,甚至在20世纪20年代,被逃避布尔什维克的俄国士兵占据过,他们在兼具美丽的绘画墙面中生火做饭。
令人惊奇的是,近500个洞窟在4至14世纪的漫长岁月中幸存下来,成为现代时代的珍贵遗产。然而,21世纪的现代游客却为这座曾经偏远的丝绸之路文化瑰宝带来了新的威胁。
肩上的沉重背包,呼出的潮湿气息,现代游客以不断增加的数量涌入,威胁着数十年的细致保护努力。
自1979年对外开放以来,莫高窟的游客数量从最初的26000人猛增至今年预计的100万人。
然而,得益于中国敦煌学院的前瞻性规划,以及与洛杉矶盖蒂保护研究所(Getty Conservation Institute)多年合作的成果,莫高窟的宝藏获得了新的生机,甚至在国际上获得了更广泛的关注。
本月,耗资5000万美元的新游客中心开幕,其未来派的建筑形态仿佛与周围沙丘自然融合。
该综合体由北京建筑师崔凯设计,设有两个现代化的电影院,放映旨在增加游客对莫高窟理解的影片,同时减少他们在洞窟内停留的实际时间。
大多数游客是国内游客,因此,为了向更广泛的国际观众介绍莫高窟的壮丽,洛杉矶盖蒂博物馆将在2016年5月举办特展,展览将包括莫高窟的一些大型洞窟仿制品,以及众多文物、重建的绘画和洞窟保护工作的介绍。
这些洞窟还以包含大量的佛教经典、经文和用汉语、藏语、维吾尔语和阔旦语等多种语言书写的世俗文献而著称,尽管在20世纪初,许多数以千计的文档被外来探险者和学者购得并送往欧洲、美国等地。
盖蒂保护研究所的主任蒂姆·威伦表示,策展团队已向大英博物馆、大英图书馆和其他欧洲机构请求借展,这些机构保存着许多在20世纪初期由学者和探险者从莫高窟带走的文物。
自1985年成立以来,盖蒂保护研究所的研究人员在多个著名的世界遗产项目上工作,包括埃及的女王奈菲尔塔利之墓和大斯芬克斯。然而,与敦煌学院的25年合作是该机构运行最久的项目,其在中国的努力被威伦认为是“我们在该领域所做的最好的工作之一”。
盖蒂最初的工作是对莫高窟的泥土、沙子和画材进行科学分析,了解其物质构成及其存亡所面临的各类威胁——从沙子入侵到高湿度。
参与这一工作的首席项目专家内维尔·阿格纽,自90年代以来多次前往敦煌。他回忆起最初的情况称,该地区仍然相对偏远;航班不常,缺乏现代机场。
然而,中国的经济腾飞正在酝酿中,形成了一个具有消费能力的中产阶级。
“你无需太多想象就能预见到未来的情况——只需看看北京故宫的拥挤人群,就能洞察未来的趋势,”阿格纽说。
在莫高窟,团队开发了一个综合性的保护和环境监测计划,过去十年在85号洞窟实施了这一示范项目。
通过用亮色矿物颜料填满黑红线条的绘画,85号洞窟及整个石窟群展示了丰富的佛教艺术,描绘了经文、寓言及宗教的诸多方面。
然而,这些插图的意义远不止于此,因它们也是有关服饰、舞蹈、乐器、摔跤、马球、射箭及某种名为“象举”的古老运动的重要历史信息源。
这些洞窟还包含许多宗教雕塑,包括一尊高达1300年的巨大佛像,披着橙色袍子,身高超过100英尺,宽近40英尺,脚趾大小堪比人的躯干。
为了超越洞窟层面的思考,盖蒂的专家们自上世纪90年代末起,与中国政府文化遗产部门和澳大利亚环境与遗产部合作,创建了《中原则》,为文化遗产保护和管理制定国家指南。
在一个拥有大量历史遗址但保护方法常常杂乱无章、缺乏科学性的大国中,这些规范填补了重要的空白。
回到莫高窟,团队开始计算究竟有多少游客可以容纳在这个洞窟群内。
这些因素非常复杂——例如,所有洞窟都装上了门,在炎热的日子里,如若开门接待游客,湿度会迅速升高,可能导致绘画受损。
此外,过多的游客涌入某个洞窟可能导致二氧化碳浓度过高,这对游客,尤其是老人群体可能造成危险,阿格纽说。
“你可以进去,重新附上几片掉落的颜料,然后就回家了,但这样的做法其实并没有太多意义,”威伦说,他本月访问敦煌参加新中心的正式开幕。 “你需要从更大的角度看待这个问题……这些问题是每个世界遗产都面临的——如何保护它们,同时又保证公众和学者的访问?然而,很少有组织在投资研究以寻找这些问题的答案。”
根据敦煌学院副院长王旭东的说法,与盖蒂在游客容量方面的研究表明,莫高窟目前能够承载的游客数量仅为每天3000人,这一数字在日益增长的游客量面前显得极为不现实。
与此同时,王说,敦煌学院希望将莫高窟48万平方英尺的绘画进行数字化,便于研究与展示。
新游客中心和影片展示的构想正是为了解决这两大需求而诞生的。
尽管盖蒂研究所未直接参与新电影中心的建设——该中心由中央政府出资70%的建设,剩余部分来自省、市及私人来源——但王表示,其研究是推动该项目向前发展的关键因素。
一进入这座宏伟的新建筑,观众就能看到两个影片,每个持续约20分钟。
一部IMAX风格的影片介绍了敦煌和丝绸之路的历史,另一部则在类似天文馆的圆顶屏幕上,沉浸式地将观众带入洞窟内部,展现音乐会、乡村生活和追随华丽布条的舞蹈天女形象。
这些影片由中国纪录片制片人陈建军导演,拍摄七个洞窟的高分辨率图像的细致过程足足花了七个月,随后又经过两年的剪辑和后期制作。
游客现在必须从电影中心开始参观,随后乘巴士前往实际的莫高窟。
除了参观8至10个洞窟外,游客还可以参观已有的博物馆及其他展示空间,展出包括雕塑、纺织品和手写卷轴在内的文物,以及若干洞窟的真人大小复制品。
目前,莫高窟的日游客数量已被限制为6000人,并要求提前预约。
到目前为止,93个洞窟的绘画已经进行了扫描和数字化,王说,尽管仅制作了七部供游客观看的影片,因为成本太高。
不幸的是,王表示,技术问题使得这些影片无法在盖蒂博物馆的展览中展示。
然而,敦煌学院希望这些理念能够应用到其他文化遗产遗址:“理想情况下,这些方法能够在包括中国在内的世界其他遗址进行适应。”